资源简介 “与”、“或”、“不成立”教学设计本资源,《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重庆大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12课 走出迷宫》适用。一、学习目标1. 体验探究的乐趣,进一步增强探究精神;感悟体验计算思维。2.理解“与”、“或”、“不成立”的含义和区别。3.学会“与”、“或”、“不成立”指令的用法。二、教学重点学会“与”、“或”、“不成立”指令的用法。三、教学难点理解“与”、“或”、“不成立”的含义和区别。四、教学具准备1.演示程序例子。2. 配套PPT。3. 相关硬件作品。五、教学过程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内容一 教材引入 弄清楚判定获奖等级的依据,是走出迷宫所用时间的长短之后,小猫赶紧动手尝试,这时他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小猫思考】:小于“或者”等于30秒;大于30秒,“并且”小于60秒……用指令该怎么表示呢? 你能解答小猫的疑惑吗?【字幕:可以单击暂停,想一想、试一试。】二 学习新指令 1.“与”。 2.“或”。 3.“不成立”。三 硬件项目展示,分析程序 “与”、“或”、“不成立”指令,结合硬件设计的实物作品。四 小结 这节课,重点学习“与”、“或”、“不成立”的含义和区别;还学习了“与”、“或”、“不成立”指令在软件和硬件中的用法。“与、或、不成立”配套练习题备注本练习题,《小学信息技术》第八版(重庆大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12课 走出迷宫》适用。二、练习题完善程序:使用“与、或”指令,完善教科书中走出迷宫后发奖的判断条件,使判断条件的逻辑更严密。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