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练习六(一)》教学设计课题 练习六(一)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练习六的1~7题,通过练习巩固以下知识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找出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这7道题,的主要特点是操作性强。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练习中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练习,能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学习分析内容:学习练习六的1~7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周长的意义;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难点 在变化的情境中,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提问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谁来帮老师整理一下这一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知识点。 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讲授新课 一、知识梳理 用小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一下,这一单元学习的知识。 整理: 1.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通常把长边叫作长,短边叫作宽;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2.认识周长: 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 规则图形的周长:就是这个图形所有边长的和,即把所有的边长加起来; 测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先用细绳绕图形一周,然后拉直测量细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 =长×2 + 宽× 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二、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1题。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2题。 要求学生数多边形方格的边,计算各个图形的周长。 3.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综合练习。 1.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4题。 引导学生理解“四周的栅栏一共的长”就是花圃的周长。 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 2. 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5题。 分析:要求“线长多少厘米”就是求什么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怎样计算它的周长 要画一个和这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教师指导评价。 解题方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再算出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 4. 课件出示练习六的第7题。 学生读题,估计数学练习本封面的边长,口算出它的周长。 要求:小组合作,用尺量一量,再算一算,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交流、汇报。 交流整理方法,汇报整理结果。 学生口述知识点。独立完成练习。 读题、交流题意并完成。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集体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读题、明确题意,集体交流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学生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再算出正方形的边长,然后动手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注意单元的知识,给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时间,在进行知识整理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各个知识点,也锻炼了小数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机会。 做综合练习时,先让学生读题并思考,鼓励学生找出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返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课后作业 练习六第3、4、5题。课后反思 亮点:突破基础知识。 不足之处:操作练习较多,造成时间不够用。 课堂教学建议:多注意变式练习,让学生熟悉各种题的情境,积累解题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