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中学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课时安排 1 课型 讲授
单元课题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病及其预防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重 点 1.病原体的概念和种类。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难 点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大家思考:从你懂事开始患过哪病?其中哪些属于传染病?哪些是非传染病?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相比有什么区别? 讨论思考回答。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堂探究】 【探究一】传染病的概念和特征 问题: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有什么特征?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由病原体引起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征:传染性和流行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
【探究二】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要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条件。 问题: 1、流行感冒的传播途径是怎样的?为什么老人和小孩子更容易患流感? 2、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经过哪些环节? 阅读资料分析,讨论回答: 流感患者——飞沫中的流感病毒——健康的人群 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一个环节都不可能流行。 根据资料分析回答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探究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很可怕,但只要我们处置得当,同样可以进行控制。那么传染病要怎样预防呢? 阅读教材,讨论并归纳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根据传染流行的基本环节,采用三个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延伸】 传染病的类型: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消化道传染病(食物、饮水)、血液传染病(昆虫等媒介)、接触性传染病(接触传播)。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病及其预防 什么是传染病? 概念: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征:传染性和流行性。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同时具备):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课后反思
中学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课时安排 1 课型 讲授
单元课题 免疫和计划免疫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知识。 2.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养成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积极预防传染病意识。
重 点 1.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 2.区分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特点。
难 点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积极预防传染病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展示各种现象。药物过敏、骨折、肾移植前要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贫血、艾滋病病人、风湿性关节炎、肝癌。 提出问题: 在你的生活常识中,你理解什么是免疫? 设疑: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大量病原体的环境里,可为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安然无恙呢? 思考:以上的各种现象哪些与人体免疫有关?(不要求完整,因在本节课的最后还要进行讨论。) 学生提出对免疫概念的假设。 创设情境,进入课题。
【课堂探究】 【探究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完成课前预习。 提问:1.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链球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2.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人体的哪些组织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3.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的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范围对体外异物都反应。对某一种异物有反应。形成生来就有后天形成的作用弱强
4.人体的三道防线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5.比较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异同 自主预习,完成课前预习,并讨论回答,并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1.皮肤和黏膜;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3.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其中第一、二道防线是先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形成的后天性免疫。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区别比较和归纳能力。
【探究二】免疫的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展示免疫的三个方面功能的图片,并质疑: 1.请归纳出免疫的概念。 2.免疫具有哪些功能?当这些功能发生异常时,会产生什么样的症状? 阅读P82—83页内容,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抗原物质,及人体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免疫的功能:防预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图片信息,归纳小结知识点。
【探究三】计划免疫 问题:1.什么是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某些传染病? 2.什么是计划免疫?它有什么意义? 3.你知道哪些疫苗?它们能预防哪些传染病? 分组讨论回答。 1.疫苗通常是失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百白破可以预防百咳、白喉和破伤风。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 培养学生的识记和运用知识,增加生活常识。
板书设计 人体的三道防线: 1.皮肤和黏膜;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3.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 免疫的功能: 防预感染→过敏 自身稳定→类风湿 免疫监视→肿瘤 计划免疫:
中学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课时安排 1 课型 讲授
单元课题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4.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能力目标 1.通过亲自设计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培养学生独立、全面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重 点 1.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2.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难 点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2.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免疫,知道人体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每个人食五谷杂粮,还是免不了会生病;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面对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学生思考,配合回答。 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课堂探究】 【探究一】安全用药 “是药三分毒”,在自己用药的时候,怎样选择药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呢? 问题:1.什么是安全用药? 2.如何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3.如何根据药品使用说明书来用药? 4.如何分辨中药和西药? 阅读教材,完成课前预习。 分组讨论“资料分析中的问题”并回答: 1.安全用药:对症下药,适当时间和剂量,发挥最佳药效。 2.处方药就是凭医师处方才能买的。非处方药(OTC)不需要处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
【探究二】设计家庭小药箱 许多家庭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需要,配备了家庭小药箱。除了备有某些家庭成员特殊需要外,还备一常用药。请你为你的家庭设计一个小药箱。 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家庭小药箱。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方案设计能力。
【探究三】急救 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或意外伤害。这时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质疑:1.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你应该如何急救? 2.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具体如何操作? 3.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什么?具体如何操作? 4.当外伤出血时,如何判断哪种血管出血?应如何采取止血处理?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每组派代表说出几种急救方式的具体操作。 比较三种血管出血及处理。 血管血液颜色出血现象止血措施毛细血管出血 静脉出血 动脉出血
板书设计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家庭小药箱。 急救 紧急呼救:120. 胸外心脏挤压; 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法; 出血和止血: 动脉:喷出(涌出),鲜红,扎近心端 静脉:连续流出,暗红,扎远心端; 毛细血管:渗出,红色,消毒、创可贴。
课后反思
中学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课时安排 1 课型 讲授
单元课题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培养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对待各种不良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思想. 2.了解人人都可能有情绪问题,从而建立对他人的理解和关心,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及尊重他人和他人的隐私.
重 点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认识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难 点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设问引出主题: 你健康吗? 你如何知道? 如果不健康,怎样改变? 思考得出“要想增进健康,首先必须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创设情境,进入主题。
【课堂探究】 【探究一】给“你”的健康打分 说明测试注意事项并注意组织教学。 教师指导并阐明划分标准和划分不可绝对化。 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健康小测试。 学生讨论、分析研究、归纳、交流。 培养学生的自我测试能力。实事求是的精神。
【探究二】健康的定义 引导学生分析并板书健康的定义。 问题: 健康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我们要如何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学生认同健康包括三个方面,并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归纳及表达能力。
【探究三】心理健康对健康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分析。 教师出示资料、举例说明,并点出: 心情愉快是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的核心。 问题:当我们出现情绪问题时,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探讨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保持愉快的心情。 转移话题,分散注意力; 向亲人或朋倾述。 学会自我安慰。 思考和体验,形成正确的渲泄方式。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给你的健康打分 健康的概念: 身体上的 心理上的: 社会适应方面: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核心。 调节情绪的方式: 转移注意力、适应倾述和渲泄、自我安慰。
课后反思
中学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者 课时安排 1 课型 讲授
单元课题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 2.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 3.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间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珍爱生命,关注自己和他人健康。
重 点 认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
难 点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完成一份完整的探究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个性补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述健康的概念及评价健康的标准,引入生活方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评价,并展示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图片资料。 回忆健康的概念及评价健康的标准。 了解生活方式的内容。 汇报交流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资料。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探究】 【探究一】(一)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P94的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积极肯定,同时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再与学生一起阅读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小结: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资料分析:1957年和1999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 讨论:(1)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学会自我表达和问题归纳能力。
【探究二】探究活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完成探究实验报告。(课余时间完成) 培养自我探究和实验操作技能。
【探究三】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播放拒绝毒品的宣传片,指出毒品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危害,从而引入健康的生活方式。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营养配餐好,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分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哪些生活方式是不健康的?待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情况向全班汇报,不完善的地方同组的同学可进行补充。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从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现代文明病(生活方式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 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营养、坚持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等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