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6 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教学目标①会求样本的均值;②会求样本的标准差、方差;③理解离散程度参数的统计含义;④会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统计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的概念.难点:理解离散程度参数的统计含义.3.教学基本流程4.教学情境设计问 题 问题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1)你会求这10000名12岁男孩的平均身高吗?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引导学生理解均值的概念:平均值反映出样本数据中每个数的信息,对样本中的极端值更加敏感,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生:理解,计算,交流.(2)对于教科书中的实例,你能理解它的相关概念的含义吗? 为理解均值、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做铺垫,培养理解能力. 师:引导学生探究教科书上的实例并进行思考,理解.生:尝试理解概念,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概括特征,得出结论.(3)给出均值、方差、标准差的概念.(4)方差、标准差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方差、标准差的作用.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明确方差、标准差刻画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或波动幅度:标准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波动越大;标准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波动越小,越稳定,引导学生思考.生: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5)你能用样本的方差s2去估计总体的方差,用样本的标准差s去估计总体的标准差吗? 明确样本的方差与总体的方差的区别与联系.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并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样本的方差与总体的方差的联系.生:阅读教科书,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6)你理解定理1、定理2吗? 使学生理解样本的均值、方差. 师:引导学生理解离散程度参数的统计含义,进一步理解方差含义.生:思考、概括.(7)你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例1的内容吗? 引导学生完成例1,通过练习熟悉均值、方差、标准差的求法,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例1的内容,求解均值、方差、标准差,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生:尝试完成教科书例1的内容,并试着归纳总结.完成教科书第179页例2.问 题 问题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8)你能独立完成例2的内容吗? 使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内容. 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例2,逐步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独立完成例2,与同学讨论交流,说说自己对均值、方差、标准差的人生,完成练习1,2.(9)小结:为什么要学习均值、方差、标准差,他们有什么用?学习时应注意些什么,会求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归纳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 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明确随机变量的均值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方差反映了随机变量稳定于均值的程度,它们从整体和全局上刻画了随机变量,是生产实际中用于方案取舍的重要理论依据.一般先比较均值,若均值相同,再用方差来决定稳定性.生:思考,整理,表述概括的结果,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是否认识到均值、方差的作用,有关知识是否落实.(10)课后作业解决下列问题:习题A组3,4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随机变量的均值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方差反映了随机变量稳定于均值的程度,各自的特点、各自的应用.5.几点说明(1)本节课开始时要注意以理解均值与方差的概念为主.(2)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进,注重让学生阅读教科书,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概括.(3)随机变量的均值反映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方差反映了随机变量稳定于均值的程度.创设情境,通过实例引入新课给出均值的含义,体会均值的作用理解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作用初步应用样本的均值、方差、标准差会用样本的均值、方差估计总体的均值、方差会用样本的均值、方差估计总体的均值、方差课堂练习,小结与课后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