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 教案 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 教案 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

资源简介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 循环语句实现图形输出
计算机应用专业
.教案二:利用For循环实现图形输出和For循环嵌套
授课内容 利用For循环实现图形输出和For循环嵌套
课程名称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单元名称 6.1 For循环
授课对象 20级计算机班 授课学时 2 学时
授课地点 计算机机房 授课形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内容分析 主题二 6.1 For循环(内容一6.1.3利用For循环实现图形输出、内容二6.1.4For循环嵌套)
学情分析 1.知识与技能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for循环表达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经过专业的学习对 VB程序开发界面有所了解,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VB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 前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2.认知能力:已经掌握循环结构的VB编程,能够解决某些计算和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已经掌握VB语言基础,对程序开发流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3.学习特点:该班学生活泼好动,认真好学,课堂气氛活跃,善于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偏好视频资源的线上学习方式,能够借助UMU平台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学生虽然掌握了VB程序开发的基础内容,但是编程的逻辑思维有待提升,需要教师引导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For循环语句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2.掌握For循环嵌套语句; 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及多种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素质目标: 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工匠精神的良好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 1.掌握For...Next语句的语法格式及功能; 2.掌握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能根据具体问题分析,利用循环嵌套求解问题。 解决措施 自主探究法、微课学习、小组讨论法
教学难点 1.在实现字符图形输出这类问题时,要考虑的三方面内容: 1)图形的形状;2)每行的起始位置; 3)每行的字符个数。原因是大多数学生想法单一难于灵活使用。 2.归纳循环嵌套中各循环变量在运行中的变化规律及运行规律。 解决措施 游戏导入、任务驱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法、实际上机操作
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资源 课堂环境—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教学平台—UMU互动学习平台 信息化手段—MOOC视频、思维导图、希沃白板、多媒体教室
教学设计框架图
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导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化手段
课前导学 通过UMU平台发布教学任务: 1.教师在 UMU 教学互动平台上传任务清单(包括相关微课视频、学生自学效果的检测内容、问卷调查); 查看UMU平台任务: 1.通过观看教师课前所提供的教学视频及微课等教学资源,充分对本节课所上内 容有清晰认识。同时,完成调查问卷内容,自主探究完成组任务等。 设计意图: 通过自学教学视频和观看微课对整个教学内容充分认识,检验学生的自学预。 信息化手段: 1.中国大学MOOC视频; 2.UMU互动学习平台。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化手段
课 前 导 学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情况:约63.6%的学生认为编程中循环结构难掌握。绝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课前所给资料进行学习。 63%学生觉得for循环输出图形的难点使图行的位置不好分析。另外由于平时应用实践的时间较少(约54%的学生每周不到一小时进行课后学习),缺乏一定的练习,学生遗忘得快。少数学生有畏惧情绪,前期知识基础不扎实,无法过渡衔接到新知识,缺乏一定的自律性,仍需要教师的监督与引导。 3.完成对学生自学效果的检测内容实时监控。 4.小组合作完成小组课前任务。 2.通过查看任务清单的完成情况和实时提示,完成任务内容 3.小组讨论完成课前任务:搜集相关 for循环语句图形输出应用实例并进行记录。 设计意图: 1.通过问卷调查能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根据结果数据分析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 差 异性,据此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2.学生初步了解新知,熟悉操作过程,及时反馈未能掌握的知识点。 信息化手段: UMU平台 希沃白板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化手段
问题升级再思考 导入主题 (5 分钟) 1.回顾知识点: For循环实现图形的输出及其相应的函数 2.提问: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1:输出1行 10个星形,如下图: 1.重温知识点: 重温上节课知识点。 2.思考、讨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已学知识,为新知引入铺垫。 信息化手段: 1.希沃白板5
创设 问题 情境 学生 主动 探究 讨论 教师 引导 归纳 总结 新 课 教 学 (17分钟) 1.在任务1的基础上提出任务2:输出9行星形。如下图: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任务2: (1)重复的操作是什么? (2)需要重复执行多少次? 3.引导学生阅读程序,归纳for循环嵌套的基本结构,引出for循环嵌套的含义 4.结合对运行结果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循环变量i和j的作用 5.通过举例,了解使用for循环嵌套要注意的两个题: (1)内外循环应层层相套,不应交叉 (2)内外循环的循环变量名不应相同 6.引导学生完成任务3与4:输出 如下图形: 1.学生思考 2.学生动手完成任务2 3.在教师指导下阅读程序并尝试归纳总结 分析任务,尝试编写程序 设计意图: 1.从已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引出新知。 2.通过具体实例的效果演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兴趣,培养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3.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 信息化手段: 1.希沃白板5 2.VB6.0软件
体验过程实践应用 拓展提升 理论联系实际 (10分钟) 1.布置任务:完成九九乘法表 2.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 (1)乘法表的行列数如何设定 (2)乘法表的输出是什么 3.利用“监视”及“逐语句”观察程序运行过程,归纳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规律 4.巡视辅导,就学生出现的细节问题给予提示。 1.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2.通过观察,理解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过程及规律 3.学生动手实践 设计意图: 1.体验for循环嵌套的执行过程 2.深化学生对for循环语句的理解 3.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化手段: 1.希沃白板5 2.VB6.0软件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化手段
互动交流总结评价 师生总结综合评价 (8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评 2.展示系统评价 3.完成师生评价 4.师生共同总结 1.各小组汇报本组课前所搜集有关for语句的嵌套应用实例以及组员在编写程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师生共同对于for循环嵌套语句的学习、应用注意事项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 科学准确的多维度评价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及掌握。 信息化手段: 1.UMU互动平台 2.智能终端
第 4学时结束
(三)课后拓展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信息化手段
课后 1.UMU互动平台发布分层作业:设置梯度作业,鼓励学生闯关,延升课堂内容。 2.实践活动:课下搜集相关微课资源,运用所学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并且展示活动成果。 3.个别指导:对极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进行课下指导,按照其在UMU平台上自主测试的易错之处,分别以案例操作来重点讲解。 1.完成课后作业 2.学生完成实践活动 3.预习新课 4.个别疑惑点教师课下辅导答疑 设计意图: 1.检测课中所学知识点。进一步深化素质目标的达成。 2.理论联系实际 2.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辅导个别学生解决问题延伸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化手段: 1.UMU互动平台 2.互联网资源
(四)教学评价
1.评价构成:UMU互动平台后台统计成绩、课堂综合表现以及参与课后实践活动情况; 2.评价要素:线上:课前作业完成情况、考勤、课中表现、课后作业 线下:课后上网搜集相关资源升华新知; 3.评价主体:课中环节师生共同评价;课后实践由教师组评。
(五)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1.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各环节显示,学生能掌握For循环语句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及 For循环嵌套语句,知识目标达成。 2.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及多种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授课过程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协作能力;工匠精神及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力和素质目标达成。
特色创新 1.依托UMU学习平台、希沃白板、思维导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展学习时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2.多维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评价。 3.教学中的游戏导入紧扣思政主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兴趣。 4.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和教师的个别指导,帮助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实现人人皆有提高。
诊断改进 1.课中发现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并不熟练,在课上花了较多时间来研究软件,今后通过课前培训,进一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在学习过程中,仍有少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