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除法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除法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三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分数乘法、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分数除法的学 习,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下一单元比的相关知识联系紧密,将分数除法安 排在比的前面进行学习,为更好地学习下一单元的内容奠定了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倒数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2.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3.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同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用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难点:会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倒数的认识………………………… 1课时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 1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1课时
分数四则混……………………………………… 1课时
解决问题……………………………… 1课时
解决问题(2) …………… …………… 1课时
解决问题(3) ………………………… 1课时
解决问题(4) ……………………… 1课时
五、上单元教学得失及本单元教学措施
单 元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 题 倒数的认识
年级册数 六年级上册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XXX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是否有课件
教学设计 研读后修改
【教材简析】倒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法计算之后的内容,它主要为分数除法的学习做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想、去发现和寻找规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本。教师准备:PPT【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游戏导入。说倒话游戏:师:比如说:好吃─吃好、走快─快走 还有吗?谁来说几个?游戏二: 吞─吴、土─干、呆─杏、上─下,你有什么发现?它的构字规律是什么呢?下面能不能根据这种构字规律来填数呢?→( )→( ) →( )引导学生根据分子和分母位置关系给这组数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引出“倒数”这个名字,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活动一:理解倒数的意义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1)引导学生认真计算并思考,发现规律。(2)交流发现的问题。(3)教师说明这样的两个数就互为倒数,并引导学生总结这几组算式的共同特点,尝试描述倒数。(4)明确倒数的意义。(板书)(5)指名举例说出什么是倒数。活动二:探究求倒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28页例1。(1)学生独立解答。(2)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快速地找到一个数的倒数?(3)组织学生讨论: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4)师生共同总结求倒数的方法。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27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六。3.数的倒数是大于1或是小于1?假分数的倒数是大于4.小于1或是等于1?整数的倒数都小于1吗?【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单 元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 题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年级册数 六年级上册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XXX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是否有课件 有
教学设计 研读后修改
【教材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计算,以及解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百分数、比例尺等打下重要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的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对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基础。【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学重点】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本。教师准备:PPT【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出示课件及乘法应用题。 (2)教师引导学生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3=(㎏) ÷3=(㎏) ÷3=3(盒)活动二:教学例题(1)组织学生动手操作。(2)教师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2= =,每份就是2个。B、÷2=×=,每份就是的。(3)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教师板书: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7“做一做”【板书设计】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例1 ×3=(㎏) ÷3=(㎏) ÷3=3(盒)例2 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A、÷2= = B、÷2=×=
课后反思:
单 元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 题 一个数除以分数
年级册数 六年级上册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XXX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是否有课件
教学设计 研读后修改
【教材简析】本节根据已有的数量关系,引出一个数除以分数。在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本。教师准备:PPT【教学课时】第3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问题1——3题。要求:(1)独立完成。 (2)交流展示。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例2和小组学习要求:(1)读题,理解题意。(2)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吗?(3)列出算式。(4)怎样计算整数除以分数?你发现了什么?2、根据学生交流展示板书: 2÷=2××3=2×=3(㎞)活动二: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小组学习要求:(1)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2(km)3、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P3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八第2、4题。3、在一段长㎞的路上按等距离的长度栽了37棵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例3(略)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课后反思:
单 元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 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年级册数 六年级上册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XXX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是否有课件
教学设计 研读后修改
【教材简析】这部分教学是学生学习了分数加减和乘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与整数运算对比,利用迁移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运算题,提高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本。教师准备:PPT【教学课时】第4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 (2)5×6+7×3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1)分析题意,明确题中的各个数量的意义。(2)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思路。(3)尝试列式。2.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课件出示算式,小组讨论计算方法。12÷(1/2×3)(2)师生共同总结运算顺序。3.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1)课件出示算式:12÷12÷3。(2)引导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3)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33页“做一做”。2.巩固训练:完成教材34页9题。3.拓展提高:完成教材34页10、11题。【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出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能简算的可以简算。
课后反思:
单 元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 题 解决问题
年级册数 六年级上册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XXX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是否有课件
教学设计 研读后修改
【教材简析】分数除法应用题是整个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要解决这部分问题主要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难点】是用算术方法解答这类问题。【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本。教师准备:PPT【教学课时】第5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一个儿童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他体内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1.学生画图表示2.找数量关系式3.根据图列式解答二、探究新知教学例4要求:1.先让学生从题中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思考:例4和导入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学生列式解答想一想:可以用几种方法来解答。三、讨论用算数方法和用方程解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自己分析相同点和和不同点。要求: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解题的思路等几方面比较。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练习八1、2、3、4题。2、解方程2x= =30 =【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个儿童体重×4/5=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般用方程来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单 元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 题 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年级册数 六年级上册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XXX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是否有课件
教学设计 研读后修改
【教材简析】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2.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本。教师准备:PPT【教学课时】第6课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二、探究新知活动一:探究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1)出示例题5,理解题意。(2)比爸爸的体重轻是什么意思?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4)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5)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活动二:组织学生讨论1.今天学习的这道应用题,它有什么特点?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三、布置作业1.一种药品,降价12元后,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这种药品原价是多少元?2.小红的体重比小玲重5千克,小玲的体重比小红轻。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二、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板书设计】巩固练习1.一种药品,降价12元后,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这种药品原价是多少元?2.小红的体重比小玲重5千克,小玲的体重比小红轻。小红的体重是多少千克?二、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课后反思:
单 元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 题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材P39页例6)
年级册数 六年级上册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XXX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是否有课件
教学设计 研读后修改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内容属于工程问题的范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这类问题已经有所接触。工程问题的解决主要是理清“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问题的设置都是围绕这三者来进行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2.会解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会解答较简单的工程问题。【教学难点】分析例7的数量关系。【教学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本。教师准备:PPT【教学课时】第8课时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个词语。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导入: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分数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7。一条道路,如果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读题,思考例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哪些条件是已知,哪个是所求问题?2.所求问题是“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有多长,可是题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数量,我们怎么办呢?3.如果假设,可以假设这条路多长呢?4.学生分组用自己假设的数值列式解答。5.展示比较:哪种比较简便?(教师课件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及结果)6.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师: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呢?三、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42页第7题、第43页第8题。【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4)工程问题例7:1÷(+)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1÷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7(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可以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
课后反思:
1小时走了?千米?
小时走2 km
1小时走了?千米?
小时走2 k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