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1《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1《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通过观察实物,体验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也就不同。再通过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养成合作意识。
重 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 点 区分相似的两个角度的样子。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的几个观察方位,并有了一些日常观察物体的经验。但是对于怎样有序观察物体,以及观察物体的注意事项并不熟悉,需要进一步培养其良好的观察意识与学习习惯。考虑到学生知识的学习与获取不仅仅来源于课本,也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与实践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初步的观察物体的具体立体表象,如何帮助他们克服从左边和右边两个方位观察物体时易混淆的困难,又如何让他们感受到观察物体的乐趣与意义?本次教学设计,我主要立足于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力求帮助学生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养成良好的数学观察意识与学习习惯。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熊猫玩偶
教学流程
导入:激趣质疑
【设计意图】:以《盲人摸象》的故事为情境,配以课件的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渗透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是片面的,为本节课的学习开启有趣的探索之路。
一、课件视频:盲人摸象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播放课件视频)
2.思考:为什么每个盲人描述的大象的样子都不一样呢?
生回答:可能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
3.师:你们知道了什么道理?
4.小结:因为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也就不同。所以,要想看到事物的全貌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学习任务一:在自己的位置上描述看到的物品的样子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熊猫玩偶为直观对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学生的思维在情境活动中激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推理活动中建构,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为下一环节的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明确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对象的位置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请来了学习伙伴,看,今天咱们就好好地观察观察这只熊猫。
2.小组合作,每个小组一起观察一只熊猫玩偶。
3.出示观察要求:
(1)固定熊猫位置。
(2)目光正对熊猫,仔细观察。(看示意图)
(3)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本位观察,初步感知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1.首次观察:按照要求,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
视线与所观察的物品在一条线上。
2.指导学生观察时,视线应正对所观察的物体,在观察侧面时,要将身体移到观察物的侧面,而不能将身体固定在正面,只把头歪到侧面去看。
3.组内交流: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
4.全班汇报:
(1)教师按前、后、侧面的顺序请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生1: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前面,有黑眼圈,黑鼻子,四肢也是黑的,肚子是白的。
生2: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后面,有黑尾巴,白色的背上有一圈黑色的毛。
生3: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左面,只能看到它的左半边身子。
生4:我看到了大熊猫的右面,只能看到它的右半边身子。
(2)老师想知道,这左边和右边有没有明显的区别呀
生: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
(3)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熊猫的左面还是右面
生:我们可以把大熊猫的左耳上系一个蝴蝶结,这样在左面的同学就能看到蝴蝶结,而右面的同学是看不到蝴蝶结的。
5.设疑探究: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请全体同学面向熊猫坐好,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一想,把它记在脑海中。
学习任务二:有序交换位置,感受不同位置上看到的物品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经历“观察物体——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逐步提升要求,学生逐渐感知和提炼观察的方法。通过情境模拟、想象推理等形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观察者与熊猫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较好地实现由实物到形状图的转化,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一、换位观察,建立表象
1.如果要让每个人都全面地观察大熊猫,该怎么办?
预设1:可以把熊猫娃娃转一转。
预设2:也可以我们围着大熊猫转一转。
2.转动熊猫玩偶,说说你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物体移动会改变方向,同一面所看到的样子不一样。
3.刚才我们每位同学只是从一个位置进行了观察,你们想不想从其他的位置看看熊猫的样子?接下来我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按顺序换位置)
4.再次出示观察要求:
(1)看一看。
(2)说一说。
(3)想一想。
(4)记一记。
5.请每组同学向右一位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每个位置都认真观察到,最后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好。
6.请同学们再次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熊猫一样吗?
7.学生汇报结果。
8. 通过观察熊猫玩偶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预设1:观察物体的时候还可以从不同的面观察。
预设2:观察熊猫玩偶时,小明和小亮位置是相对的,看到的就是相反的。
9.教师小结: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对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熊猫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了清楚的认识。并明白了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板书:观察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不同)
10. 老师把你们的收获编成了一首小童谣:
大眼睛,仔细看,
观察同时要思考,
前后左右方向多,
平视观察绕四周,
不同位置辨图形,
空间想象寻答案,
从上或下新角度,
观察事物要全面。
二、读懂情境图,理解位置关系
1.思考:有四位小朋友也在观察一只大熊猫,快来看看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学生汇报,并说明自己是如何判断的。
3.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细心,通过找标志物比较两边的不同,从而判断是什么位置。
三、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师: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观察的?通过观察找到标志物,然后比较不同。
(板书:找标志物 比较不同)
四、小试牛刀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先同桌两人交流,再全班集体交流。
(2)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散头发的小女孩看到的是车头在右边的第三幅图;梳小辫子的小女孩看到的是车头在左边的第一幅图;戴帽子的小男孩看到的是车头正面的第四幅图;没戴帽子的小男孩看到的是车尾部的第二幅图。
2.游戏:教师任意指出一幅图片,学生快速判断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到的。
3.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习任务三:达标练习 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亲自对身边高大的建筑物进行观察,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空间,感知现实空间的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1.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1题。
(1)根据小动物们不同的位置,想一想下边的照片分别是哪只小动物拍的。
(2)小狗藏在大象的身后,也在给大象拍照呢,你知道小狗拍的是什么样的吗?
预设:袋鼠和小狗位置是相对的,看见的是相反的,应该是这样的。
2.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答案。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第4题。
(1)你知道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吗?请你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课件出示)
下面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
(2) 同学们,借助今天学习的内容,看着图片和老师一起想象,你知道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吗?
学生1:我知道左下角的这幅图是在1号位置拍的,从正前方拍摄天安门呢。
学生2:上面这幅图我知道是在3号位置拍的,我假设自己站在3号位置,看到的就是天安门这一侧。
学生3:右下角这幅图是在2号位置拍的,站在2号拍摄到的就是天安门这一侧。
4. 看图填一填。
【作业设计】
1. 与好朋友一起观察一个物体,并互相交流观察体会;
2. 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