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5.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生命观念: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说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呼吸作用的实际意义,发展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参与设计探究实验,发展科学思维,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养成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实践: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能力。态度责任: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作用,树立爱绿护绿, 低碳生活的理念,增强保护绿色植物的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呼吸作用三个探究实验的分析。呼吸作用的概念、实质和意义。教学难点:呼吸作用三个探究实验的分析。呼吸作用概念的生成。教学设计思路呼吸作用是本节课的重要概念。因此,本节课主要是从生活现象导入,以探究实验为依托、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推测出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以及有机物分解和释放能量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学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构建呼吸作用的概念。 最后利用生活经验, 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同时,结合光合作用的知识,通过列表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结合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示意图和视频,进一步认同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过渡导入:由于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些人便在卧室内摆放很多绿色植物来更新室内的空气,小明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在冬季担心天冷不开窗,采用摆放很多绿色植物来更新室内空气的办法,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那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板书)究竟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的问题。【新课学习】学习目标一、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一、动手实验,概念探究实验一:种子呼吸释放能量。(演示实验)实验一(板书):甲、乙两暖瓶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提问: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生思考回答: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不能进行呼吸了。师:装种子前两暖瓶温度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看温度有什么变化。找学生上来观察实验现象并说出温度变化情况。生:甲瓶温度升高了,乙瓶温度没有升高,师生总结实验结论:说明萌发的种子释放了能量(板书)过渡:萌发种子释放出来的热量主要来自于种子内的什么物质呢?师补充:这些热量是来自于种子内的有机物变化释放出的。一部分能量用于种子萌发,还有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的,导致暖瓶内热量增多,温度升高。实验二:种子呼吸时呼出二氧化碳。(注射器抽气法)【提问】有机物发生变化释放出热量的同时,还转变成了什么物质呢?我们继续探究。师:要想顺利的进行实验二,我们必须先要有一定知识的铺垫。请某一同学往试管吹气,展示得出结论: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会变浑浊。老师将注水排气法改成用注射器抽取气体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实验单上的步骤来进行。请同学上来描述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萌发种子的瓶壁和白色塑料袋上的水珠。解释并过渡:二氧化碳就是有机物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有机物在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时,还会产生水。实验三:种子呼吸时释放氧气。过渡:那有机物在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时和水需什么物质参与呢?我们继续探究。展示两瓶内依然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把燃烧的蜡烛放在两瓶内,观察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实验现象:甲瓶内蜡烛熄灭,乙瓶内蜡烛继续燃烧。实验结论: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了氧气。归纳总结,概念构建知识小结:通过三个实验可以看出:实验一种子萌发释放热量;实验二种子萌发呼出二氧化碳;实验三种子萌发吸收了氧气。通过三个实验,结合刚才获取的信息。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什么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概念)。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用这样的公式表达出来:有机物+氧 → 二氧化碳+水+能量三、联系实际,概念应用我们了解了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实质,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农田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2.采用干燥、低温、降低氧浓度的方法贮存粮食、果蔬都主要是降低呼吸作用,避免消耗更多的有机物。学习目标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过渡:刚才举的例子都是植物的,只有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吗?别的生物要不要进行呼吸作用呢?任何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所以,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过渡:呼吸作用要消耗有机物,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总结: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目标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既然所有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另外,燃料燃烧也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这样自然界中不就会造成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吗,自然界是如何保证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的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目前由于工厂、汽车、飞机、轮船迅速增多,大量燃料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过多会不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呢?为什么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导致出现温室效应,对气候造成巨大影响)播放温室效应视频,及图片。讨论: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大不大?如何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缓解温室效应呢?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归纳总结:一方面保护植物,大力植树造林;另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了我们拥有永远清新的空气,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爱护环境,爱护植被,低碳生活。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总结归纳: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呼吸作用的三个实验,知道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影响因素及应用;知道了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点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意义。现在请同学们完成检测题,看一下本节课内容掌握的怎么样了。【技能训练】【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材P126页1和2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