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2课 抽象与建模(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2课 抽象与建模(教案)

资源简介

第 2 课 《抽象与建模》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要求】
能用符号和编码表示问题求解所关心的对象,采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正确进行问题求解的算法描述。
【教学内容分析】
《抽象与建模》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科技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算法实现》的第 2 课。该教学内容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身边的算法”内容模块,主要涉及算法中问题的步骤分解。算法是计算思维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人工智能得以普遍应用的三大支柱(数据、算法和算力)之一。本课教学以抽象建模入手,帮助学生借助表格进行问题的抽象,用算式表达计算模型。第三学段中,教材分别在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上册集中安排了算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熟悉常用算法描述方法,理解算法的执行流程,能用算法解决简单问题并对算法的正确性和执行效率进行验证。学生在理解本课内容的基础上, 为进一步合理设计、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鸡兔同笼问题的具体探讨,了解抽象与建模的一般过程,帮助学生在计算思维活动领域的发展。
2.能够借助表格进行问题的抽象,能够利用算式表达计算模型。 重点:教导学生抽象与建模的概念和技巧,同时培养计算思维
难点:将抽象与建模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理解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进行计算。
【核心素养指向】
通过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关于计算思维的核心素养。在对“鸡兔同笼”问题的具体探讨,借助表格进行问题的抽象,利用算式表达计算模型,体现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能对简单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制订简单的解决方案的计算思维学段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从三年级起始,学生学习了三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具有一定的在线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与信息科学的转变,反映了教育思维的变革,从学习知识点,学习如何操作,向学习科学原理、培养思维方式转变,学生需有适应期,在教学中,要重视针对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多元资源,创造实践机会,跨学科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支撑起学生对信息科技的理解。
【设计构想】
以《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正确描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中计算鸡兔各有多少只的关键是鸡、兔的头数与脚数,从而将这些关键要素通过表格或图形进行整理,并用算式进行表达,之后引入变量表示问题中的关键要素即鸡兔的总头数和总脚数,使模型适用于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出抽象与建模的一般过程,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准确找出鸡兔同笼问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求解目标并清晰描述;学生能借助表格整理并列出鸡兔的头数与脚数之间数量关系;学生能依据表格列出计算公式,建立计算模型为课堂评价的三个维度,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
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百钱买百鸡“问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扩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信息科技学习资源包,课件。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写出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包括:本环 用时(单位:分钟)
(各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节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 核心素养的渗透,重难点的落实)
导入环节 1、《孙子算经》: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交流讨论。 鸡兔同笼问题使中国古代数学名题,可以有很多的变题。通过探讨数学名题, 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导入主题。 3
2、任务一: 鸡有几 只?兔有几只?
新授环节 1、找关键因素 独立思考,查找关键因素。 - 引导学生思考已知条 4
鸡兔同笼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哪些未知条件?求解的目标是 什么? 件、未知条件和问题的目标。
2、准确描述问题 独立思考,准确清晰描述 问题。 5
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说一下我们已知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帮助学生准确描述问题,确保他们理解问题的要点。 7
3、问题的抽象 任务二:是否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理清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相关的对象、涉及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探讨鸡与兔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提炼关键因素。(鸡头数*2= 鸡脚数,兔头数*4=兔脚数) - 引导学生通过表格来抽象问题,理清相关对象、数量和关系。
(对问题 进行抽象 时,可以从问题求解 相关的对 象、数量、关系入手, 利用表格、图形来理 清关系,提炼出关键 要素) - 协助学生建立计算模型,并鼓励他们合作列出 7
4、建立模型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借助表格列出的关系,进行问题抽象,用公式建立计算模型。 公式。
找出了鸡 与兔的关 系,我们可以尝试建 立计算模 型,从而计算出答案。 小组合作,修改计算模型。
任务三、小组合作,列出公式。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建立的模型解决类似问 题。 6
试一试:
任务四、如何用我们建立的计算模型解决与鸡兔同笼类似的问题?
(用变量 表示鸡兔 的总头数 和总脚数)
拓展环节 1、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小结抽象与建 模的过程, 强调问题 抽象的关 键是理清 关系,提炼关键要素, 可以借助 表格、图形的方法。) 小组合作,拓展练习。 及时巩固问题抽象与建模的方法,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的收获,强调抽象与建模的重要性。 8
2、拓展延
伸 “百钱买百鸡“问题,利用表格,对问题进行抽象建模。 - 提供一个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