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1.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本节课是初中生物新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也是为下一节打基础,做铺垫。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但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呼吸道的作用两方面的知识内容;本节是学生探究本章内容的基础,特别是重点内容:呼吸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是贯穿本章的主体,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为下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3.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于呼吸过程这一人体重要活动并不陌生,对于呼吸系统的组成也大致了解一些,但对呼吸器官内部结构特点了解不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引用视频、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联系生活的事例,尽量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并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入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4.学习目标确定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以及呼吸道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3.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明确会厌软骨在呼吸和吞咽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发声原理。5.学习重点难点①、分析相关资料,总结呼吸道的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②、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6.学习评价任务设计①、呼吸系统的组成学生根据图示识记掌握。(目标一)②、结合生活实际及自身体验掌握鼻的结构和功能。(目标二)③、通过视频和图片进一步掌握气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知道痰的形成过程及部位。(目标二)④、通过哮喘、肺炎、尘肺等真实病例明确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目标三)⑤、明确呼吸与吞咽的关系,以及声音的产生原理。(目标四)7.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视频展示,提问:刚刚降生的婴儿为什么都要啼哭?引发学生思考,继而引出呼吸的重要性。二、讲授新课任务一:呼吸系统的组成指导学生根据教材 P41图 4-26,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提醒:观看时按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顺序)课件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图片,遮盖器官名称,让学生回答完成学案。任务二:呼吸道(鼻)的作用观看视频,阅读课本P41的资料分析,各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讨论问题:过渡:呼吸道有什么作用,它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吗?活动一:组织学生体验活动捏鼻子、张嘴和不捏鼻子、闭嘴,比较二者的感受(结合感冒时鼻塞),从而引出探究主题“呼吸道的作用”。(板书课题)活动二:探究鼻的作用指导学生阅读 41页资料分析 1、2、3,并观看视频,小组讨论问题:1.鼻的结构?2.这些结构在呼吸时分别有什么功能?(提示: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参考资料:多媒体课件演示:鼻骨和软骨、鼻黏膜以及鼻内毛细血管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演示:北欧人和非洲人的图片,思考他们鼻子形状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任务三: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的作用过渡:鼻作为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具有这些功能,那么呼吸道的其他结构是否也具有?观看视频,阅读课本 P41-42的资料分析,请同学们思考,完成下列讨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 41页资料分析 1、2、4及 42页的图片,并观看视频,小组讨论问题,阅读资料,积极思考,小组内讨论交流:(1)气管具有什么特点?对吸入的空气起到什么作用?(2)痰是怎样产生的?(3)综上所述,呼吸道对吸入的空气能起到什么作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随地吐痰的漫画。思考痰是怎样形成的,并说出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补充的资料:哮喘病人和正常人支气管的图片,说出哮喘发病的原因,并得出支气管具有保证气体通畅的作用。思考: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作用?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呼吸道的作用。进一步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思考: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举例说明。指导学生阅读 42页资料分析 6、7、8,出示肺炎、尘肺、沙尘暴天气和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如何进行自我防护。这对你有何启示?任务四:呼吸和吞咽的关系思考:为什么吃饭时大声说笑容易被呛着?视频演示:呼吸与吞咽的关系,展示会厌软骨的作用。任务五:呼吸与发声图片演示:声带的发音,展示喉的作用。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反思本节课的亮点:1、丰富的素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利用视频、演示、图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2、教材调整,知识板块重组:使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关系更加清晰。3、小组讨论:判断题的设置降低了讨论难度激发了学生讨论积极性。4、概念与生活对接,实现了情感升华:不光展示当下空气质量状况,还列举了人类在积极寻求各种方式方法改变我们的环境,未来可期。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为了完成完整的课堂教学,学生看书、独立思考、表达交流的时间不够充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