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让学生经历认识1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3.通过测量活动,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新知导入1.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新知导入2.画一条10个1厘米连起来的线。10厘米10个1厘米是10厘米新知导入在森林深处的动物王国也有一所游乐园。周末,小动物们集体来到动物游乐园,可是长颈鹿哥哥却被挡在了门外,这是怎么回事呢?新知导入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长颈鹿哥哥身高超过1米了。新知讲解米 尺1米观察这把尺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尺子上的数字是从0到100。新知讲解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米尺上的1大格表示10厘米。10,20,30……90,100,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新知讲解1厘米小组活动:分小组合作,用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这把米尺的长度,思考:多少根1厘米的小棒接起来是1米。新知讲解1厘米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才够1米长呢!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新知讲解学生活动:同桌合作,一位小朋友张开双臂,另一位小朋友用米尺量一下两臂张开的长度。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新知讲解学生活动:猜一猜,1米从脚底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分?再用米尺量一量。新知讲解学习任务: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看看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长多少米?提示:先将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1米做一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另一端,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新知讲解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米厘米厘米厘米厘米米一拃长约15门高约2黄瓜长约20橡皮长约3李老师身高约175树高约10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新知讲解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数据的大小来确定计量单位。新知讲解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小明2米我有多高?门大约有2个小明高。小明大约有2个机灵狗高。新知讲解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小明2米我有多高?高约( )厘米高约( )厘米10050新知讲解量一量,黑板有多长。用米尺测量时,量好1米后要用粉笔做上记号,然后从记号处开始量起。剩下的长度不够1米,看看是多少厘米,用几米几厘米表示。课堂练习基础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棵树高5( )。 棒棒胶长9( )。客车长10( )。 淘气高1( )30( )。米厘米米米厘米课堂练习基础题:2.跷跷板。1米50厘米150厘米38厘米3米300厘米课堂练习提高题:3. 小金的爸爸高1米72厘米,小金的身高1米31厘米,爸爸比小金高多少厘米?1米72厘米-1米31厘米=41厘米答:爸爸比小金高41厘米。课堂练习拓展题:4.在正确答案下面画“√”。√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认识了米,用m表示。我还知道1米=100厘米。板书设计1米有多长米——m 1米=100厘米比较短的物体 厘米比较长的物体 米 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1.在横线上填“厘米”或“米”。课本长21_______ 手指宽1_______黑板大约长3_______ 房子大约高4_______小明大约高121_______ 课桌大约高60_______教室宽8_______ 电线杆高8 _______厘米厘米米米厘米厘米米米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2.有一根绳子,剪去30厘米后,还剩70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30+70=100(厘米)100厘米=1米答:这根绳子原来长1米。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1.我会填。100厘米=______米 36米+15米=______米22厘米+ 28厘米=______厘米 95米- 26米=______米4米+48米=______ 米 1米-54厘米=______厘米15150695246作业布置【知识技能类作业】选做题:2.在合适的答案后的( )里画“√”。图钉 刚出生的宝宝 一根跳绳大约长1米( )大约长1厘米( )超过1米( )大约50厘米( )超过1米( )大约50厘米( )√√√作业布置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找一找。【综合实践类作业】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3 1米有多长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学习内容分析: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上节“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教科书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人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教科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通过测量活动,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难点: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三、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1.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2.画一条10个1厘米连起来的线。二、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耍吗?学生:喜欢。师:在森林深处的动物王国也有一所游乐园。周末,小动物们集体来到动物游乐园,可是长颈鹿哥哥却被挡在了门外,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师:谁来说说?学生: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长颈鹿哥哥身高超过1米了。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1米有多长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探究新知 任务一:认识米师:老师这里有一把长长的尺子,它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课件出示:师:请大家观察这把尺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这把尺子上的数字是从0到100。师:还有吗?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是1厘米。师: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呢?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米尺上的1大格表示10厘米,10,20,30……90,100,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师:是这样吗?请拿出课前准备的1厘米小棒。想一想,多少根1厘米的小棒接起来是1米。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分小组合作,用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这把米尺的长度,思考:多少根1厘米的小棒接起来是1米。学生的分组摆一摆,量一量,师巡视指导。师:大家有结果了吗?学生: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才够1米长呢!师:通过摆一摆,我们发现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也就是说1米等于……?学生:1米=100厘米。师揭示:1米=100厘米,米可以用m表示。 让学生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任务二:感知1米的长度师:同桌合作,一位小朋友张开双臂,另一位小朋友用米尺量一下两臂张开的长度。同桌两人合作测量完成,师巡视指导。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师:现在我们再来猜一猜,1米从脚底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分?再用米尺量一量。学生先猜再量,然后集体反馈。 让学生借助自己的身体感知1米的长度,进而加深学生对1米的认识。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任务三:量一量师:我们知道1米的长度,让我们量一量教室有多长。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看看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长多少米?提示:先将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1米做一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另一端,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学生分组测量,师巡视指导,然后展示反馈。 让学生量一量教室有多长,再次感受1米的长度,让学生初步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任务四:填合适的单位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先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课件出示: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师巡视了解情况,然后集体反馈。师:能说说你这样选的想法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数据的大小来确定计量单位。 让学生根据对米、厘米的认识、数字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任务五:试一试课件出示: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师:观察上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学生:门高2米。师:比较一下淘气、机灵狗和门的高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得出:门大约有2个小明高,小明大约有2个机灵狗高。师:那么小明、机灵狗大约高多少厘米?学生1:小明大约有100厘米高。学生2:机灵狗大约有50厘米。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接下来请用米尺量一量,黑板有多长。课件出示:师:用米尺测量时,量好1米后要用粉笔做上记号,然后从记号处开始量起。剩下的长度不够1米怎么办?学生:看看是多少厘米,用几米几厘米表示。抽两名学生上台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然后展示反馈。 让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强化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迁移运用 任务六:课堂练习基础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2.跷跷板。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分层挑选学生的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果,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提高题:3.小金的爸爸高1米72厘米,小金的身高1米31厘米,爸爸比小金高多少厘米?拓展题 4.在正确答案下面画“√”。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在横线上填“厘米”或“米”。课本长21_______ 手指宽1_______黑板大约长3_______ 房子大约高4_______小明大约高121_______ 课桌大约高60_______教室宽8_______ 电线杆高8 _______ 2.有一根绳子,剪去30厘米后,还剩70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选做题:1.我会填。100厘米=______米 36米+15米=______米22厘米+ 28厘米=______厘米 95米- 26米=______米4米+48米=______ 米 1米-54厘米=______厘米2.在合适的答案后的( )里画“√”。图钉 刚出生的宝宝 一根跳绳大约长1米( ) 超过1米( ) 超过1米( ) 大约长1厘米( ) 大约50厘米( ) 大约50厘米( ) 【综合实践类作业】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米,找一找。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米——m 1米=100厘米比较短的物体 厘米比较长的物体 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测量》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测量》单元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一学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量感。”在“学业要求”中指出:“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并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量感。”(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学生通过在一年级学习了“比长短”和“比高矮”,对长、短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为学习本单元奠定了知识基础。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在编排上,为了引出长度单位,让学生了解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进而产生认知冲突,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时,借助尺子感受厘米和米的长度,并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建立这两个长度的表象,最后通过估测和实测,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三)学生认知情况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对长、短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教学时,可按照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原建构过程,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二、单元目标拟定1.让学生经历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借助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能结合数据的大小和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三、关键内容确定(一)教学重点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初步建立对1厘米和1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二)教学重难点1.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2.用厘米、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整合指导思想定位: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本单元教学时应该多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以直观感知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在“教室有多长”和“课桌有多长”两课中,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由于测量工具的不同,即标准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使学生丰富了对测量工具、测量手段和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测量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增进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认识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表象,让学生对1厘米和1米的实际大小形成了清晰的表象,方便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在编排这一内容时,通过在尺子上、生活中找一找,并进行估测和实测活动或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来表示一些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五、单元课时规划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单元数量 6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图形与几何 测量 教室有多长 1课桌有多长 11米有多长 2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6.1《教室有多长》 目标: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的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的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任务一:怎么量教室的长度? → 任务二: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 → 任务三:量的过程中注意什么 → 1.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 2.分小组利用工具测量教室的长度。 3. 说出测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6.2《课桌有多长》 目标: 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任务一:想一想,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 任务二:认识厘米 → 任务三:测量物体的长度 → 任务四:量一量,画一画 → 1.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 2.借助尺子认识直尺上的0刻度、刻度线以及1厘米的长度。 3. 通过观察判断小熊测量的对错。 4.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的活动,掌握测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6.3《1米有多长》 目标: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任务一:认识米 → 任务二:感知1米的长度 → 任务三:量一量 → 任务四:填合适的单位 → 任务五:试一试 → 1.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米”和“厘米”之间关系。 2.借助自己的身体感知1米的长度。 3.量一量教室有多长。 4.根据对米、厘米的认识、数字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5.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doc 《1米有多长》课件.pptx 《测量》单元整体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