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小学信息科技》三年级上教材。此册教材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感受信息社会”,第二单元“获取在线资源”,第三单元“体验在线生活”,第四单元“开展在线学习”。伴随高质量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逐步普及,在线行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教材针对在线社会对人类的重要作用,阐明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效助力,培养学生利用在线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帮助学生适应在线社会的学习、生活方式,了解这些行为的安全准则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在线社会存在的意义与积极影响,能利用在线方式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验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帮助,初步了解在线社会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本教材包括在线生活,在线学习、在线安全三部分内容二、学习目标第一单元《感受信息社会》学习目标:体验丰富的在线应用,知道按规范开展信息活动;感知智能设备对在线生活的影响;认识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广泛应用。第二单元《获取在线资源》学习目标: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开展学习;了解在线资源获取的方法;初步学会数字资源的整理和分享。第三单元《体验在线生活》学习要求能使用在线应用解决问题;形成关注网络痕迹的意识;知道选择合适的方法保护数字身份。第四单元《开展在线学习》学习目标知道问题可以分解,会用文字或图示描述解决问题的步骤;体验在线协办学习的过程,知道在线分享的方法;感受在线学习的意义。三、内容要求1. 通过生活中的在线经济、新兴媒体、人工智能等实例,感受在线社会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2. 针对生活中的具体需求,采用合适方式开展在线搜索,获取有用信息和资源,知道信息的常见来源及存在的重要性。3. 对比实际案例,将生活中掌握的在线沟通与交流能力迁移到学习中,通过线上平台与他人开展协作学习活动,讨论学习规划,分享学习资源,感悟在线学习的便利与创新性。4.根据学习、生活中的任务情境,使用恰当的在线平台获取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等资源,设计、创作简单作品。5.结合学习需要,能将问题进行分解,并用文字或图示描述解决问题的顺序,利用在线方式分派任务、交流讨论、表达观点、发布成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协作带来的效率提升。6.能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合理选用数字设备,学会在不同设备间复制文件的方法,并遵守数字设备的使用规范,进一步加深对资源共享的理解。7.认识数字身份的唯一性与信用价值,加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提升在线社会中自我管理的能力。8.了解自主可控技术对在线行为的影响,初步形成在线社会的安全观。四、学业要求能列举在线社会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知道在线技能的必要性,感受在线社会中信息的重要性。能合理选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简单问题,能将问题分解分解,并用文字或图示进行描述。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在线方式获取学习资源并完成作品;适应在线学习环境,能通过网络安全交流,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在网络应用过程中,知道要合理使用数字身份,浏览和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用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进行在线交流,认识自主可控技术的意义,初步认识在线社会安全观的重要性。五、课时安排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一 8.31-9.1 始业教育 1二 9.4-9.8 第1课 认识在线社会 1三 9.11-9.15 第2课 感知智能生活 1四 9.18-9.22 第3课 了解信息处理工具 1五 9.25-9.28 机动 1六 10.2-10.6 第4课 进入在线平台 1七 10.7-10.13 第5课 下载平台资源 1八 10.16-10.20 第6课 查看资源与文件 1九 10.23-10.27 第7课 分类整理资源 1十 10.30-11.3 第8课 共享资源途径 1十一 11.6-11.10 机动 1十二 11.13-11.17 第9课 体验在线应用 1十三 11.20-11.24 第10课 绘制在线生活 1十四 11.27-12.1 第11课 关注网络痕迹 1十五 12.4-12.8 第12课 保护数字身份 1十六 12.11-12.15 机动 1十七 12.18-12.22 第13课 分析问题步骤 1十八 12.25-12.29 第14课 在线协助学习 1十九 1.1-1.5 第15课 分享学习成果 1二十 1.8-1.12 复习 1二十一 1.15-1.19 期终检测、结束工作 1二十二 1.22-1.26 机动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