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七单元第3课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七单元第3课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法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 的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重 点 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 点 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动画演示,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算理,并且明白只有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分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核心素养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
第七单元 第3课时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引“探究”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1.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习“方法”
学习任务一: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探索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出示例题5主题图:
两个人一共吃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提问:观察上面图片,你得到哪些信息?
3.指出:要求一共吃了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小明吃这块巧克力的和小红吃这块巧克力的合起来,要用加法做,算式是:+。
4.怎样计算呢?
方法一:画图
方法二:根据分数的意义计算。
5个加2个是7个,就是。
有错的同学请订正,和同桌相互说说错在哪里。(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思考方法,并集体说一说计算的思考方法)
易错警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学习任务二:探索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探索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启发:请大家看图想一想图上怎样表示-,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得数是多少,然后填写得数,并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算的?
3.交流:你的结果是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指导用3个减去2个思考得数是几个)
学生同桌相互说一说思考过程。
4.追问:为什么得数的分母还是5呢?
明确:从几个里减去几个,剩下的还是几个,就是五分之几,所以分母还是5。
5.归纳总结。
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或相减,计算时都是想几个几分之一加几个几分之一,或减几个几分之一算出结果。所以只要把分数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母不变。
易错警示:计算同分母分数时,不能把分母也进行相加减。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1.
2. 计算。
3. 两次一共大约喝了这杯水的几分之几?
4. 一块月饼平均切成5份,冬冬吃了其中的3份,丽丽吃了其中的1份。
(1)两人一共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2)冬冬比丽丽多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四、总结评价---促“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2.总结:
3.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作业设计】
1. 完成《学习任务单》,做好相应笔记。
2. 完成《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
分母相同 分子相加、相减 分母不变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手中的学习用品创造分数,学生劲头高涨,人人都投入到学习之中,合作氛围融洽,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在巩固练习阶段,通过由易到难的梯度式习题把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又吸引到了某一焦点,在练习中加强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又通过整理、总结,使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但由于在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为了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不少时间,使最后的练习及总结稍显仓促,时间上安排不太妥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