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区分、判断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2.在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3.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重 点 初步感知、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难 点 在方格纸上能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学情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对于这方面的内容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加入动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核心素养 体会生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若有教具等教师自行增加)第六单元第1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引“探究”【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话:大家喜欢去游乐场玩吗?你们都玩过哪些玩具?哪些玩具是转动着玩,哪些玩具在做直线移动呢?学生自由发言。导语:这节课我们学移和旋转》。(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习“方法”学习任务一:认识平移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平移这一运动现象的特征。】出示例题1情境图:2. 提问:火车车厢、电梯和国旗分别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想办法表示这些运动吗?3.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归纳。某图形沿某一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就是平移。4. 说一说:物体平移有什么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平移时,物体的大小、形状不变。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5. 你还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吗?6. 试一试: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 接着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 再依次平移到右下角和左下角。易错警示:平移的特征本身方向、形状、大小都未发生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学习任务二:认识旋转现象。【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既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学习空间,又使学生熟悉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出示例题2:电风扇叶片、 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上的指针的运动路线都是曲线,都是绕着中间的一个点运动的。像这样绕着一个中心点或中心轴运动的现象叫旋转。说一说:物体旋转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旋转时,物体的大小、形状不变。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4. 你还能说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吗?5. 试一试:做一个转盘, 把指针从指向 A 旋转到指向 B。。易错警示:在旋转的过程中,物体本身的大小、形状不变,位置发生了变化。三、达标练习---活“应用”【设计意图: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1.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2.哪些树叶通过平移可以和绿色树叶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3.(1)把先向把先向东平移3格,再向南平移3格。(2)把先向把 先向北平移4格,再向西平移4格。4.观察下图,判断从前面到后面每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平移”或“旋转”。5.下面的哪个图案是通过平移左边的图案得到的?在对应的( )里画“√”。四、总结评价---促“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2.教师总结:3.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作业设计】1. 完成《学习任务单》,做好相应笔记。2. 完成《分层作业》。【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平移现象:平移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方向移动的一种现象。物体做平移运动时,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旋转现象:旋转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条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物体旋转时,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变,但是方向发生改变【课后反思】这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研究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可以称为平移或旋转;二是研究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课一开始,出示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给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时,学生的视角就较为广阔,课堂也充满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