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上册)》第50课 平行直线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中职数学(拓展模块一上册)》第50课 平行直线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6.2.1 平行直线教案
授课题目 6.2.1 平行直线
授课课时 1 课 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平行公理,等角定理。 ②理解空间四边形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借助于教室,卧室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公理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平行公理和等角定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 ②通过本节学习和运用实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公理,等角定理,空间四边形概念. 教学难点:平行公理,等角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情景引入(1) 创设情境 在室内存在很多具有平行关系的线,能否指出下图中具有平行关系的线? 并在你所在的教室中,指出具有平行关系的线。 理解情景,思考问题 从实际问题出发,自然引空间中两平行线的定义.
抽象概括(1) 概念形成 定义 我们把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归纳概述 由具体语句抽象概况出概念,对照实例,学生易于理解
讲授新知(1) 三、学习新知 平行性质 文字语言: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语言: , 图形语言: 理解平行性质的文字表示, 符号表示,图形表示 从多方面理解平行公理和平行性质.
例题 例1:已知P是正方体ABCD-A’B’C’D’ 的面ABCD上的一点,如图,画出经过点P作棱A’B’的平行线. 思考:将平面α内的四边形ABCD的两条边AD与DC沿着对角线AC向上折起,将点D折叠到点的位置(如图6-19).折叠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哪些量没有发生变化,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变化. 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应用平行性质解决问题. 加深对平行公理和平行性质的应用.
讲授新知(2) 顺次连接不共面的四点所构成的图形,叫作空间四边形. 每个点叫作空间四边形的顶点, 相邻点间的线段叫作空间四边形的边, 两个不相邻点的线段叫作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 感知,理解空间四边形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可将A4纸折叠,由实物辅助了解空间四边形概念.
情景引入(3) 思考:取一块长方形纸板ABCD,E、F分别为AB、 CD的中点,将纸板沿EF折起,在空间中直线AD与BC的位置关系如何 理解情景,思考问题. 从问题出发引等角定理.
抽象概括(2)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归纳概述 由具体问题抽象概况出定理,对照实例,学生更易于理解.
例题 例2 如图6-21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理解,思考,交流,运用等角定理解决问题. 加深对等角定理的理解.
巩固练习 1.关于空间四边形,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四个顶点不共面 B.两条对角线交于一点 C.梯形是空间四边形 D.空间四边形中可以有两条边平行 2.三条直线两两平行可以确定的平面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1个或3个 D.2个或4个 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得到对知识更深刻的认识.
小结 七、课堂小结 ①理解平行公理, ②等角定理。 ③理解空间四边形的概念。 回顾知识 巩固能力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6.2.1
教学 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