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3.1 毫米的认识【核心素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2.经历测量、比划、估一估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学习难点】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学法指导】自学教材P21-P22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导学单独立思考完成知识链接、课堂导学部分的学习,完成课后检测部分习题巩固学习成果。【知识链接】1.用手比一比,1厘米和1米各有多长?2.下面的物体有多长?填一填。说一说: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课堂导学】1.估一估数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2.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用尺子量一量。(1)明确要求:①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我的测量结果①我量出的长是( )。②我量出的宽是( )③我遇到的困难是:数学书的厚度不到( )厘米,怎么办?你知道吗?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3.认识毫米(1)关于毫米,你想知道什么?我想知道( )?我还想知道( )?(2)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 )毫米。(3)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我发现:1厘米中有( )个1毫米。(4)思考:是不是所有的1厘米中都有10个1毫米呢?我的结论是:1厘米=( )毫米(5)用手势比划1毫米的长度。(6)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①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②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 )毫米。③还有吗?(7)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时一般是用“毫米”作单位?4.现在你能测量出数学书的宽和厚了吗?数学书宽( )厘米( )毫米。数学书厚( )毫米。【达标测试】1.下面的物体有多长?填一填。( )厘米( )毫米 ( )厘米( )毫米( )厘米( )毫米 ( )厘米( )毫米量一量,填一填,算一算。量一量。蜗牛到小兔家有( )条路,分别是( )mm和( )mm。蜗牛到小兔家走哪条路近,在图中用红笔标出来,近多少毫米?3. 如果10张纸重叠起来的厚度是1毫米,那么多少张这样的纸重叠起来是1厘米?1200张这样的纸大约是多少厘米?【达标测试答案】1.2,9;4,3;2,3;5,1。2.(1)见下图(2)2,25,85。(3)如图:(35+50)-25=60(mm)3.100张这样的纸重叠起来是1厘米。1200张这样的纸大约是12厘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层作业3.1毫米的认识【基础导学】知识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1.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5厘米= 毫米 70毫米= 厘米2厘米= 毫米 80毫米= 厘米特别提醒:明确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这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1厘米=10毫米。【变式运用】2.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用 作单位。3.在括号里填合适的数。4厘米= 毫米 50毫米= 厘米 6厘米3毫米= 毫米4.在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3的长度是 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8还多2个小格的长度是 厘米 毫米。5.看图填空。厘米 毫米= 毫米厘米 毫米= 毫米厘米 毫米= 毫米【拓展提升】判断。(对的画“√”,错的画“×”)6.儿童游泳池水深7毫米。7.课桌高60米。8.一分硬币厚约1毫米。9.一支钢笔长约9厘米。10.以毫米为单位,量出每条边的长度。11.长方体和正方体谁高,高多少毫米?【参考答案】1. 50 7 20 82.毫米3. 40 5 634. 3 6 25. 4 2 42 3 4 34 2 6 266.×7.×8.√9.√10.11.长方体高,高5毫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3.1 毫米的认识学习目标01Learning goals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经历测量、比划、估一估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重点难点素养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学习重点Learn the key points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学习难点Learning difficulties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核心素养Core literacy知识链接02Knowledge Links想一想1.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2.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长度单位:_____和_____。1米=_____厘米尺子。厘米米100判断( )4-1=3(厘米)3厘米( )( )说一说测量物体的方法。探究新知Explore new knowledge03厚大约是……宽大约是……数学书的长大约是……例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我量出的长是26cm。我量出的宽比18cm多,但不到19cm。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把你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我测量到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cm,我该怎么记录呢?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1厘米中间有( )个小格。1厘米里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mm)。1厘米=10毫米10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1mm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数学书的长是( )厘米;数学书的宽是( )厘米( )毫米;数学书的厚是( )毫米。261846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2.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小 结课堂检测04Classroom testing____厘米_____毫米____厘米_____毫米1.填一填。(教材P22“做一做”)0cm123450cm123452842____毫米____毫米____毫米813252量一量。(教材P22“做一做”)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判断得是否正确。(教材P24第1题)25mm25mm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正方形3先判断下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再量一量,看你判断得是否正确。(教材P24第1题)26mm21mm21mm19mm26mm21mm19mm21mm29毫米..3厘米5毫米..4按要求画线段。(2)画一条3厘米5毫米的线段。(1)画一条29毫米的线段。你是怎么画的?4×3=12(厘米)5+5=10(毫米)=1厘米12-1=11(厘米)答:这样的3根纸条粘在一起有11厘米。5有一些长为4厘米的纸条粘在一起,如下图所示,粘结处长为5毫米。这样的3根纸条粘在一起有多长?5毫米?厘米5毫米总结评价05Summary evaluation点击输入标题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标题小组交流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点击输入标题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标题自我评价点击此处输入标题小组互评课后作业06Assign homework01补充《学案》中未完成部分。02完成《分层练习》中对应练习。03预习下一节内容。感谢聆听202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1 毫米的认识课题 毫米的认识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学情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2.经历测量、比划、估一估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核心素养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难点 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知识链接 1.想一想。 (1)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 2.判断。 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探究新知 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2)学生独立测量并填写学习单,然后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预设1:我量出的长是26厘米…… 预设2:我量出的宽不到19厘米…… 预设3: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怎么办? (4)引出毫米的概念。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2.认识毫米。 【课件出示直尺】 师: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预设: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师: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预设:1厘米里有10个小格,也就是10毫米。(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课件配合演示。) 师小结:1厘米=10毫米。 3.感悟1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师: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引导学生感悟1毫米很短。) 师: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预设1: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预设2: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预设1:玻璃的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预设2:天气预报中降雨量用的毫米作单位。 …… 利用估一估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感受“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利用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引入毫米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表象,有机的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堂检测 1.教材P22.“做一做”第1题。 2.教材P22.“做一做”第2题。 3.教材P24.“练习五”第1题。 4.拓展应用。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 课堂知识点总结: 3. 自我课堂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厘米=10毫米课后作业 1. 补充《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 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参照物,能很好地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而且也有利于对物体长度的判断。 不足之处:学生测量时间控制的不是太好,使得课堂显的前松后紧。 教学建议:调整上课各环节的节奏,使之更合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人教版小数三年级上册-3.1 毫米的认识-例1(教学课件).pptx 【核心素养】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1 毫米的认识-例1(分层作业).docx 【核心素养】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1 毫米的认识-例1(导学案).docx 【核心素养】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3.1 毫米的认识-例1(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