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第四章第一节。根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通过本节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教材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内容没有直接讲述,而是通过“探究实验”由学生亲自体验,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习接种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为学生学习下一节细菌做好铺垫,也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将涉及的“菌落”“培养基”和“接种”等重要的生物术语打下一定基础。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细菌真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菌落、培养基等概念还不了解,也不清楚如何科学规范的培养细菌真菌,但该年龄段学生求知欲旺盛,对探究实验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应该多以直观的体验感知为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新概念新方法。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生活中与细菌真菌有关的现象、观察已有的菌落,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细菌真菌的菌落,概述两种菌落的区别;通过评价他人接种的过程,对微生物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做出理性判断。3.科学探究:尝试采用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重点是接种)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并且通过评价能够总结出如何进行严谨规范的操作。4.社会责任:认同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生活现象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细菌真菌分布广泛,认同保持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区别;尝试采用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教学难点】尝试采用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一节完整的思维型教学课堂需要包含六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以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为主。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总结归纳、互相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示拉肚子和水果发霉两种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说出者分别是由细菌和真菌(强调霉菌适于真菌)引起的。2、引入课题:细菌和一些真菌非常微小,肉眼不可见,生活中许多现象说明细菌真菌的广泛存在,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二、探究教室中细菌真菌的分布(一)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创设以下情境:教室环境中细菌真菌分布情况怎样?手指和口腔相比哪里的细菌真菌更多?随后作出假设。(将学生提到的物品列在黑板上)(二)制定计划1、引入:要知道细菌真菌的分布首先应该观察到它们,细菌真菌非常微小,肉眼无法看到,应借助于显微镜。2、明确菌落的概念(1)问:单个的细菌或真菌肉眼不可见是因为太小,什么情况下肉眼可见?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多的情况。学生自学课本说出细菌真菌的集合体是菌落,强调菌落是同种的细菌或真菌。(2)学生分组观察培养基在中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根据两种菌落在大小、形态以及颜色方面的差异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3、明确菌落的培养方法(1)引入:许多物品表面都有细菌真菌,为何没有形成菌落?(引导学生说出细菌真菌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大量繁殖形成菌落。)(2)简介培养皿和培养基。(3)设问:怎样利用所学探究手指和口腔相比哪里细菌真菌更多?引出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4)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第一步是配制培养基,并播放相关操作视频,提问:培养基中的牛肉膏蛋白胨可以给细菌真菌提供什么?培养基为何会凝固?(5)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接种让环境中的细菌真菌落到培养基上(此时先不给出高温灭菌这一步)。4、分组探究——接种(1)明确接种方法①采集物品表面的细菌真菌:学生在展台展示如何采集口腔的细菌真菌,其他学生针对接种过程进行评价;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提问:为什么不能将培养基完全打开?接种时应该怎样涂抹?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可以通过哪些操作避免污染?引导学生说出在接种之前应该先对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从而避免污染。③在一系列的提问中,引导学生能够至少认识到以下操作的注意事项:接种时尽量避免污染、尽量减少对于培养基的破坏、接种时涂抹尽量均匀等,将接种的过程规范化,并且再由学生代表规范的进行手指上细菌真菌的接种。④学生根据刚才所学说出黑板上所写的其他物品上细菌真菌的接种方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说出还要设置空白对照组。(2)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引导学生粘贴标签纸,强调标签纸的粘贴位置应在侧面或角落,不影响观察。(三)实施计划1、学生分组选取不同的物品进行接种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操作结束后,简要总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之处。3、引导学生说出还需要对于接种过的培养基进行恒温培养,培养皿要放到同一温度下进行培养,并展示恒温培养箱的图片。(四)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总结反思)1、总结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2、展示其他班级的实验结果,学生体会细菌真菌的广泛分布,并且联系疫情,认同保持卫生习惯的重要性。3、根据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归纳出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五)深入探究(应用迁移)1、给出情境:生活中用冰箱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用洗手液去除手上的细菌。2、深入探究:低温的抑菌作用、洗手液的除菌作用。3、学生说出实验以及分组的方法,师生及时评价并统一实验方案。4、学生代表在操作时教师展示思考问题,学生通过问题认识到有的细菌真菌的生长还需要特殊条件。三、总结1、通过实验体会细菌真菌的培养方法以及操作规范,在今后的实验中也应该注意每一步的规范操作,才能得到科学严谨的结果。2、期待下节课观察本班的实验结果。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