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3)五上 第11课 问题的抽象 教案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3)五上 第11课 问题的抽象 教案2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问题的抽象 教学设计
课题 问题的抽象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抽象的含义,掌握抽象的方法,提高对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为后续学习算法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也将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 1. 理解抽象的含义,能够区分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2. 掌握抽象的过程,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抽象思维。3. 能够将抽象思维运用到算法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了解抽象的含义。
难点 掌握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什么是算法。2.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否有共同点?如何将它们进行抽象? 1. 学生回答算法的定义。2. 学生思考并回答生活中的问题。3. 学生结合实例,思考问题的共同点,尝试进行抽象。 通过回顾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讲授新课 1. 讲解抽象的含义:抽象是从具体事物中提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忽略非本质特征的过程。2. 通过实例演示抽象的过程,如将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进行抽象为水果这一概念。3. 引导学生了解抽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如简化问题、明确问题等。 1. 学生听讲,理解抽象的含义。2. 学生观察实例,了解抽象的过程。3. 学生思考抽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含义和过程,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 1.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我们应该怎么办?”。3.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如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 1.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我们应该怎么办?”。3.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如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 通过练习和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向学生们解释了抽象的含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过程。我引导学生们一起探讨了如何将具体的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模型,并让他们通过实践掌握了这个过程。 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他们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深入理解了抽象的含义和过程。他们能够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逐步将其抽象化,并构建出相应的模型。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抽象的过程,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抽象的含义和应用。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让他们学会如何将抽象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 问题的抽象抽象的含义抽象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