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3.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教学难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教材第14页“想一想,议一议”的图文资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句诗描绘了江南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此时此地,青蛙群聚,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新知探究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教师活动】讲解:春末夏初是青蛙繁殖的季节。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它的生殖和发育主要是在水中完成的。池塘边,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此起彼伏。那么,雌雄蛙都能鸣叫吗?【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尝试回答问题。【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总结:只有雄蛙能鸣叫,雄蛙的口角有一对鸣囊,鸣囊可以发出悦耳的鸣声。你们知道雄蛙鸣叫有什么意义吗?【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雄蛙在以鸣声招引雌蛙。【教师活动】展示雌雄蛙抱对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呢?【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抱对现象。【教师活动】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这种现象对青蛙的生殖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尝试回答。【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总结:雌蛙产卵,雄蛙排出精子,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抱对有利于精液直接排在卵细胞上,会提高卵的受精率。【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白抱对现象对青蛙生殖的意义。【教师活动】展示青蛙的生殖过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青蛙的生殖过程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青蛙的生殖过程的特点。【学生活动】思考,分析,回答: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教师活动】展示受精卵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受精卵上面和下面的颜色有什么不同?这有什么意义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活动】讲解:受精卵上面的颜色深一些。这样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那么,青蛙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进行回答。【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得出答案: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展示青蛙、蝌蚪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蝌蚪与青蛙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分析并完成表格。出示表格:比较 蝌蚪 青蛙外部特征呼吸器官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学生活动】思考,通过分析,认真完成表格。【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填写作出评价并总结:青蛙的幼体与成体在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青蛙的发育过程与昆虫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相同点:有性生殖、变态发育。不同点:青蛙进行体外受精,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家蚕进行体内受精,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进行体内受精,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蝌蚪在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各器官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活动】思考,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图,尝试回答。呼吸器官:长出外鳃→外鳃消失→长出内鳃→内鳃消失→形成肺;运动器官:长出后肢→长出前肢→尾消失。【过渡】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呢?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教师活动】展示蟾蜍、大鲵、蝾螈的图片,讲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白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有人认为,水域环境的减少和污染危及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你认同这种说法吗?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的“资料分析”。【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16页“资料分析”的图文资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上述事实说明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繁衍有什么影响?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资料3可以说明这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尝试回答。1.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2.畸形蛙可能是由水环境污染造成的。3.在资料3中,向河流和池塘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属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它影响了寄生虫的数量,寄生虫数量增加后,导致出现畸形蛙,即生物因素又影响了另一种生物。4.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就会受到影响。【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总结:为了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人类必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受到污染。最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青蛙是农田害虫的天敌,是庄稼的卫士。为使青蛙顺利繁殖,消灭庄稼害虫,请你帮助农民制订保护青蛙的措施。【学生活动】思考,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不捕食青蛙;不使用农药污染环境,不污染附近的池塘或河流。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它们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以青蛙为例,青蛙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时期,该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与昆虫的发育过程有一定的区别。正因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我们更应该避免水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让它们拥有良好的栖息环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