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名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授课人 学校名称科目 生物 年级 高二 课时 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五章第3节,通过第五章第1节和第2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激素的概念”“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由于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非常少,且提取困难,人们经过研究和时间,使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林园艺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植物激素相比有什么不同?与植物激素相比较其优点是什么?常见的应用实例有哪些?施用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这些问题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促进生产、提升生活品质发挥积极作用,也要关注科学技术如果应用不当也会有负面影响。如何才能做到合理、正确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教材设计了探究·实践“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让学生亲自探索,学会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实验,开发学生的动手潜力,做到学以致用,学会关注生活,为以后学习选择性必修二的相关探究·实践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科学思维:理性评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2.科学探究:探索生长素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分析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曲线图确定最适浓度范围。 3.社会责任:基于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利与弊的分析,宣传科学、合理、安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2)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四、学情分析1.高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也知道了植物激素的概念及其作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机理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从初中以来,一直都有接触实验,在必修一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也是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但像本节“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中“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却是第一次接触,预实验和正式试验对学生来说更是陌生。 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需要观察生活、借助教材、网上查询资料进行学习,也要通过实验,亲自动手感受到合理、正确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好处,如何降低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合理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五、教学策略选择结合学情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学法有: 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实验教学法等。六、教学资源准备教材、实验材料(大蒜、NAA、烧杯、蒸馏水、牙签等)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 介绍“阳光玫瑰”:阳光玫瑰葡萄因果实含糖量较高,果肉鲜脆多汁,有玫瑰香味,故名阳光玫瑰。 2010年,我国开始引进阳光玫瑰。当时,产量低、供不应求,最高售价一度曾达到300元1斤,因此被誉为“葡萄中的爱马仕”。 为解决生产上的问题,通常要用到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以辅助生产。阳光玫瑰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赤霉素(GA3)等。 提出问题“什么事植物生长调节剂呢?与植物激素有什么区别 ” 引入新课“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回忆生活中所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利用图片展示、实物演示,学生亲身体验头发燃烧的味道来激发学生兴趣。展示 学习目标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2.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认真听讲 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难点。预习检测 正误辨析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特定部位合成的有机物。 ( ) (2)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就可以简化生产啤酒的工艺、降低成本。 ( ) (3)对西瓜使用一定浓度的膨大剂,会使西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 ( ) (4)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在生产上可以随意使用。 ( ) (5)当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浓度较低时处理扦插枝条一般采用浸泡法。 ( ) (6)不同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一定不同。 ( ) 学生思考并回答。 利用判断题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合作探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让学生自主阅读P100-102,小组合作完善下列思维导图。 植物激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比较 认真阅读教材,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分析得出相应表格中的相应答案。 以教材为本,重视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比较的能力,增强小组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合作探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事例讲授: 事例1 用传统的方法生产啤酒时,大麦芽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利用大麦芽,实质是利用其中的α—淀粉酶。有人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这样就可以简化工艺、降低成本。 事例2 对西瓜、草莓、葡萄等使用一定浓度的膨大剂(也叫膨大素),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加快水果成熟,使其提前上市。但使用膨大剂的水果与正常水果相比,口感较差,汁水较少,甜味不足,而且不宜长时间储存。 事例3 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健康。例如,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贮藏期的青鲜素(抑制发芽)可能有副作用。 事例4 天然状态下的凤梨(菠萝)开花结果时期参差不齐,一片凤梨田里需要分五六次收获,费时费工,晚上市还卖不出好价钱。到了冬季,由于气温低、日照弱,果实成熟慢、品质差。用乙烯利催熟,就可以做到有计划地上市。 事例5 芦苇是我国主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的纤维短、品质较次。如果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就可以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50%左右。 事例6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培育无子果实。 思考:无子番茄和无籽西瓜培育的原理一样吗? 三.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情况不同。 实验思路: 思考: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吗? (预实验需要,正式实验不需要) 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合作,会议并思考相应答案。 认真听讲,理顺思路,认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事例讲授,让学生明白,农林园艺等生活生产离不开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的社会责任。 通过小组合作并比较,对新课进行学习的同时,巩固必修二遗传相关的知识。 通过讲授实验原理和实验思路,为后续探究·实践打下基础。合作探究 以“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例 认真听讲,找到重点,理解实验步骤,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通过以“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例中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再次巩固“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思路,为下节实验课做好铺垫。课堂巩固 概念检测 1.种植葡萄时,在打插繁殖、控制枝条生长、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判断下列有关表述是否正确。 (1) 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植物激素。( ) (2)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一定能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 ) 2. 研究人员为探究定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或)2, 4-D对即将成熟的柑橘体内脱落 酸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喷施赤霉素和2, 4-D能延缓柑橘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B.赤霉素比2, 4-D更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 C.赤需素和2, 4-D都能抑制柑橘内源脱落酸的合成 D.赤霉素、2, 4-D与脱落酸对柑橘脱落的作用相反 导学案例题 例3. [2022·陕西安康中学期中]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生长素类调节剂的处理时间为自变量,插条生根的数目为因变量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后插条的生根数目可能相同 D.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不能减小实验误差 例4. 用月季作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最适浓度处于2 ppm和6 ppm之间 B.预实验对操作的严谨性要求不高,人力和物力消耗相对较少 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可以使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D.本实验使用的NAA不属于植物激素 学生认真完成,找出错误之处。 习题选择有教材后的习题,也有导学案的习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对存在问题进行查缺补漏。拓展延伸(法治渗透) 我国早在1989年就颁布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肥料、土壤调理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检验登记的暂行规定》,1997年又颁布了该规定的修订版,对榼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销售进行规范管理。2011年,农业部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管理。 以前草莓在2-3月份成熟,现在大棚的普及,让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草莓,但也出现很多畸形果的情况,有人说是使用膨大剂造成的,吃了会对身体有害,对此你怎么看呢?请同学们下去查阅资料,对此做出自己的评价。 认真听讲并阅读“与社会的联系”中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 通过法治渗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自己的判断有迹可循,做到不盲目跟风,不信谣、不传谣,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设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 学生回答 巩固本节重点知识。板书设计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和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在生产中的应用(相关事例) 三.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思维导图的相关内容抓住本节重难点,再通过相关实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法治渗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相关问题,让自己的判断有迹可循,做到不盲目跟风,不信谣、不传谣,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同时,本节课介绍“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思路,为下节实验课打下基础。 不足:基于实践关系,探究·实践中“尝试利用乙烯催熟水果”没有逐步介绍。 改进:即使没有介绍探究·实践中“尝试利用乙烯催熟水果”的相关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下去看书并自己尝试动手完成实验。第2课时(实验课)探究·实践 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NAA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目的 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NAA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NAA溶液促进大蒜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大蒜生根。 实验材料器具 大蒜若干、NAA、蒸馏水、烧杯、牙签、标签纸 实验过程 分组:将大小相同的大蒜分成7组,每组3瓣。 配制梯度溶液: 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0、0.2、0.4、0.6、0.8、1.0、1.2、1.4 mg/mL),并等量倒入个烧杯中,并标注好浓度。 处理大蒜: 将每组大蒜用一根牙签串起,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接触大蒜底端即可,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4.实验培养: 将每组大蒜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5.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一段时间后观察大蒜的生根情况,并记录生根的数量。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对得出的实验结果以表格或曲线的形式分析,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结合第一课时介绍的实验步骤及教材内容,小组合作,动手完成实验,认真记录并写好实验报告。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分组实验中,迎春花枝条不好找,故将其改为大蒜作为实验材料。 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反思 优点:在本实验课中,能很好体现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也能更好的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不足:班级人数较多,分组下来人员比较拥挤,有的学生开始偷懒,不好管理。 改进:可以多设置几个组别,争取每组成员在2-3人,便于管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