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Python 程序设计-科技开启智能生活 “Python分支结构项目设计”》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Python 程序设计-科技开启智能生活 “Python分支结构项目设计”》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资源简介

3.2科技开启智能生活——“Python分支结构项目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
科技开启智能生活——Python分支结构项目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标分析适应的课程标准:1.7 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效率,掌握程序设计与运行的方法。本节课主要对应的核心素养是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天猫精灵智能音箱的设计,通过合作探究完成项目活动,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一般过程,感受算法解决问题的效率,编写实用性程序,培养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浙教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三章《算法的程序实现》大单元设计中第2课时的内容,当下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生活中很多应用都可以挖掘出顺序结构、分支、循环结构等应用的案例,故选择“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应用案例开展项目式学习。大单元设计:第一节:天气闹钟——变量、赋值语句、运算符、表达式、input输入、print输出语句第二节:唤醒功能、娱乐点播V1.0、V2.0——分支结构、字符串、in运算符第三节:娱乐点播V3.0循环点播、V4.0声音版——循环结构、导入模块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数据、计算有了简单的认识;学生已经学过python基础及字符串、列表、字典等数据类型、程序三种基本结构、模块的导入及应用等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具备了一定的编写和调试程序的能力。在复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问题(天猫精灵等智能音箱语音助手),编写实用性程序,培养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熟练使用分支、循环结构设计算法
2.能够用python编程语言实现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结构
3.能够使用分支结构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用程序代码实现
重难点教学重点:
1.掌握分支结构if、if-elif语句格式;
2.使用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结构设计算法
3.学会if、if-elif语句编写分支机构的程序,去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多分支语句的结构特点
2.能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分支语句,解决(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现象)教学策略 项目式教学、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1.网络教室、广播演示软件、Python编程环境
2.智能音箱、智能空调(完成联网调试)
教学环节 项目活动 项目指导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互动体验 1.实践体验,引起兴趣:邀请学生到讲台与天猫精灵进行互动,然后教师演示互动,体验天猫精灵控制智能空调(开关机、温度调节等功能) ——你好,天猫/ 天猫精灵 ——主人,你好! 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项目内容——用python编程制作自己的专属天猫精灵(智能音箱) 2.师生回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更简单、直观地通过程序来了解它的运行原理,也为了设计程序的方便,我们将语音交互转换为文字的输入、输出,尝试通过简单程序模拟“天猫精灵” 学生跟天猫精灵交流互动体验,调动积极性 回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出本节项目目标
活动1:唤醒功能
自主探究实践练习 教师:回顾刚才互动过程,我们跟天猫精灵交流,第一步要先干什么? 唤醒功能:用户输入“天猫精灵”、或者“你好天猫”可以唤醒智能音箱,其他词语“小爱同学”“叮咚叮咚”则无法唤醒。 分析问题 判断用户的输入是否指定词语,是算法的什么结构?_________(顺序、分支、循环) 算法描述请思考并模拟一下计算机的实现过程,填写流程图空白处:_______ 程序设计 打开桌面——“学生资料”里面“1唤醒能.py”,完善代码,并调试运行 代码编辑:右键——Edit with IDLE——Edit with IDLE 3.7,编辑完成按F5运行。 talk=input("请输入文字:")#输入文字存储在变量talk中if------------------------------:#判断talk是否“天猫精灵” print("主人,你好!")#语句缩进 调试运行 拓展(选做):多个条件如何组合判断(“天猫精灵”、或“你好天猫”)? (学有余力同学,继续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接的逻辑运算符是and 还是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是否可以自己定义唤醒词?关系运算符: == 、! =< 、> <= 、>=in(成员运算)逻辑运算符:and or 、not 分层任务:学有余力同学完成。
活动2:娱乐点播v1.0(简化版):
师:唤醒天猫精灵后,我们就可以和它互动啦。我们先来休息一下,点播一首歌吧功能 示例: —播放音乐—主人!即将播放音乐《芒种》... —播放歌曲、说个笑话... —主人,我听不懂您说的话。请换一种试试吧? 例如:“听音乐”... 分析问题根据用户指令进行条件判断。 算法什么结构?______ (顺序、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循环) 算法描述:流程图描述算法实现过程思考:如何判断用户指令talk是否含有“音乐”关键字? 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抽象问题: 提示:“某字符是否存在于字符串中” 知识点拨:in运算符:a是否包含在b中,如“x”in “xyz”结果为“真”(Ture) 程序设计打开“学生资料”里面“2娱乐点播V1.0.py”,完善代码,并调试运行。 #娱乐点播V1.0版本 talk=input("请输入指令:") if 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充代码。判断输入是否包含“音乐”关键字 print("主人,即将为您播放音乐!") #文字回复 else:print("主人,您的话我听不懂!换一个说法试试吧,如“播放音乐”......") 调试运行
活动3:娱乐点播功能V2.0
师:实际生活中,并不是一个点播功能,因此我们增加多功能点播选项。 功能描述:增加更多点播选项。 —天猫精灵,唱首歌/讲个笑话/放音乐/讲故事/播放儿歌...... —主人!即将播放歌曲《芒种》...... 分析问题允许用户输入多个指令其中之一,执行相应的操作,属于多条件判断。 探究实践
算法描述:流程图描述算法实现过程 知识点拨:多分支if-elif语句格式 多分支结构 if-elif语句: if 条件1: 语句组1el if 条件2: 语句组2... else: (可省略)语句组n+1
编写程序打开“学生资料”里面“2娱乐点播V2.0.py”,完善代码,并调试运行。 #娱乐点播V2.0版本 talk=input("请输入文字:") if ————: # 补充代码。判断talk是否包含“音乐” print("主人,即将为您播放音乐!") #文字回复 ———————:#判断是否包含“歌”关键字 print("主人,即将为您播放歌曲!\n正在播放:你笑起来真好看...") ———————: #补充代码,判断是否包含“笑话”关键字 print("主人,即将为您讲冷笑话!\n“为什么寒假比暑假短?”“热胀冷缩啊。”......") else: print("主人,您的话我听不懂!换一个说法试试吧,例如“讲笑话”“放音乐”......") 调试运行 请学生演示自己的代码。(学生调试发现:程序执行一次,不能连续点播多次,需要再次F5运行程序,才能继续互动点播。引导学生设计V2.0版本).思考:师:V2.0版点播有什么缺点?运行一次程序,能否连续输入指令?我们进入V3.0版本 组长指导全员过关 考:V2.0版有什么缺点? 运行一次程序,能否连续输入指令? 学生演示 同学纠正发现问题,导入下一活动
活动4:完善功能,重复多次输入指令(引出下节课内容)
分析问题 师:V2.0版本的缺点,每次都得按F5重新运行才能输入指令,因此我们可以增加重复运行功能。那么“重复输入指令运行”,需要算法什么结构?引导学生回答:(循环结构) 注意大小写True
活动5:语音版V4.0版本(选做、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功能分析:增加声音效果,让我们的精灵更高级:输入指令后,播放声音。 分析问题:我们课本没有介绍播放声音,需要导入什么模块,如何解决? 项目提醒: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提前学到,碰到这种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上网查,然后实践操作。 From playsound import playsound #导入playsound模块,播放声音 playsound("xxx.mp3") #播放同一文件夹下,文件名为1.MP3的声音文件
编写程序(参考代码): from playsound import playsound #导入playsound模块,播放声音 talk=input("请输入文字:") if "音乐" in talk: #判断输入文字是否包含“音乐” print("主人,即将为您播放音乐!") playsound("----------------------------") #补充代码,播放音乐1.MP3。...... 调试运行 播放声音,需要导入什么模块? 学会自学,解决问题(上网+实践)
总结回顾 通过项目实践,本节课你学到哪些内容? 讨论交流:通过编程模拟实现功能,你发现天猫精灵智能哪些不足、待改进之处?
课后作业:设计程序模拟天猫精灵的智能家居、闹钟功能、整点报时等功能 教学反思 1. 此项目的选题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感兴趣,愿意参与互动,发掘这样的选题不容易。 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而非编程能力,项目活动中允许学生“眼高手低”,让学生在原有代码基础上修改,降低代码编写的难度,大大提高速度,但是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3. 开展项目学习,时间上必须要有保证。本节课虽然是三个课时之一,但是因为学校课时 40分钟,学生的评价略显不足,如果有 45分钟,则相对比较从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