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识别图书有诀窍”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基本信息学科 信息科技 实施年级 四上 设计者《课程标准》模块 数据与编码单元名称 识别图书有诀窍单元课时 3课时(二)单元教学规划1.主题概述1.1核心概念本单元属于“数据与编码”模块的跨学科主题,对应《课程标准》中“跨学科主题 数据编码探秘”中的“用编码描述秩序”。对应《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二学段,“在线学习与生活”内容要求2,4;对应《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二学段,“数据与编码”内容要求1,2,3,6,7;对应《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二学段,跨学科主题“数据编码探秘”4;对应《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数据分类统计。本单元涉及的核心内容是数据的统计分类与编码。1.2内容结构围绕《课程标准》“跨学科主题 数据编码探秘”中的“用编码描述秩序”内容要求,本单元围绕数据和编码在真实生活情景中的应用展开,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设计了“图书编码的秘密”、“图书编码我能行”、“图书编码真便捷”三部分内容,用数据编码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从学习过程中感受编码的作用和价值,了解编码长度与所包含的信息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编码对生活秩序的影响。1.3教学过程图示1.4育人价值在完成“班级图书管理系统”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劳动等课程相关知识解决问题。通过整理教室图书角书籍的真实情境,经历分类统计班级图书——探秘图书编码——制定图书编码规则——按照规则生成并张贴条形码——班级图书管理系统借还图书的过程,感受信息科技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体验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2.主题学情分析编码在本册第一、二单元就有相关内容,学生已经了解了一定的编码规则,对于“编码”这个词有了直观理解。对于一些常用的指向信息科技的编码,如条形码、乘车码、支付码、健康码等,也有亲身体验及应用;他们对于编码长度与信息量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编码对生活秩序的影响,但还未亲身实践过用编码解决生活中较为复杂的真实问题。因此,本单元将根据真实的借还图书生活情景,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做”与“用”中,经历真实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内化理解编码。3.教学环境网络环境;WPS软件;一台打印机连接教师机;工具:标签贴、直尺、小刀;程序资源:班级图书管理系统。4.单元教学目标(1)能根据问题选择数字平台查询并获取信息,养成利用数字平台查找并获取信息的习惯,认识到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及数字资源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2)通过对书籍进行分类整理和数据统计,了解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3)针对具体问题描述解决过程中的分步骤,确定不同的解决方案,能意识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对效率的影响。(4)能使用编码建立数据间的内在联系,用数据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身边的实际生活问题。(5)能运用已有的编码知识设计编码规则,感受编码的作用和价值,了解编码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编码对生活秩序的影响。5.教学过程课时 任务序号 教学主要任务第1课时图书编码的秘密 任务1 合作分类图书:合作分工将班级图书分类,制作“班级图书分类统计表”,并生成二维码。任务2 探究图书编码:查阅资料探究图书编码方式,分析图书编码的组成及规则。任务3 研讨编码规则:分享图书编码方式,研讨并交流编码的组成及规则,思考查询到的编码规则能否用于班级图书。第2课时图书编码我能行 任务1 图书编码有规则:学习图书编码的规则。任务2 设计编码我能行:制定方案,合作设计图书编码规则,按照编码规则为每一本图书生成唯一标识并将对应编码保存到“班级图书分类统计表”中。任务3 编码生成条形码:借助条码生成器为每一本图书编码生成条形码,并将图书条形码保存到“班级图书分类统计表”中。任务4 确定编码规则:交流汇报,全班研讨,确定一种编码规则用于班级图书编码。第3课时图书编码真便捷 任务1 制作标签贴:打印图书编码及条形码(或者在标签贴上书写编码)、制作书架标签贴。任务2 按序放图书:实施方案,合作给每本书和书架张贴相应的标签贴,将书籍按编码顺序摆放在书架上。任务3 编码借还图书真便捷:利用编码规则查找书籍,与最开始查找图书的时间对比,感受通过编码按序查找图书的方便、快捷。任务4 体验“班级图书管理系统”:利用系统查询借阅和归还图书,用数字化方式管理班级图书。6.评价建议需评价的任务 评价建议第1课时任务2、3 评价内容:图书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评价标准:正确写出图书编码的组成和规则评价方法:网络测试赋值方法:每题50分,共2题。第2课时任务2、3 评价内容:使用图书编码解决班级图书问题;制作条形码评价标准:结合实际的问题需求,制订编码规则,用编码来解决问题。条形码制作的功能可行。评价方法:网络测试、条形码功能测试赋值方法:每题25分,共3题。条形码扫码成功(25分)第3课时任务3 评价内容:开展活动,利用编码规则借还图书评价标准:根据编码规则能准确的查找到对应图书评价方法:根据活动评价进行评价赋值方法:活动组织有序,组员积极参与(☆);根据编码规则正确找到对应图书的行或列(☆☆);根据编码规则正确找到对应图书(☆☆☆)。7.教学建议(1)本单元是以“班级图书角”真实场景为例,将枯燥的理论性知识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去实践学习,通过真实问题的解决,促进多学科知识的迁移应用,逐步内化理解编码的含义。(2)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教师只是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大胆分享并质疑项目化学习成果。(3)本单元教学之前,可引导学生开展必要的实践探究活动,实地观察图书馆、书店的书籍编码方式,以便于新知的学习和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单或参考资料等作为方法导引。(4)第1课的“班级图书分类统计”活动,建议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班级图书角所有图书的记录,获取班级书单(手写书单或电子表格书单),电子表格书单更能节省时间,有利于课堂学习活动的进行。如果是在课堂上进行班级图书清点整理分类则需要安排单独1课时去完成。(5)第3课体验借还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提供了部分图书条形码,学生直接体验,具体操作参考教学资源中的视频说明。教师还可以在程序中添加任课班级的图书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真实环境中的图书借还,从而实现班级图书的高效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位数是借阅标识,0表示图书在架,1表示图书已经借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做出适当说明。第二种方式则比较简单,学生可通过扫码录入图书信息后,体验借书、还书,具体操作参考教学资源中的视频说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