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版五上 第二单元 “超市购物” 教学设计(3课时)(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大版五上 第二单元 “超市购物” 教学设计(3课时)(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超市购物”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时 电子价签与变量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超市购物”单元的第1课时,教学内容是借助电子价签理解理解数据存储,了解变量的作用及组成,分别在流程图和程序中给变量赋值,观察结果,理解数据输出的作用,在程序中输出变量的值。本节课以超市中常见的电子价签为例,要求学生以变量为载体,理解数据的存储与输出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数据存储与输出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2.课时学情分析通过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根据生活情境对算法产生了初步的理解,并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了算法。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循序渐进地学习使用信息科技的术语描述算法,并且还要学习简单的程序语言对算法进行实现。
3.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数据的存储与输出及其作用。认识变量的作用、结构及赋值方法。。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数据存储与输出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4.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流程图绘制软件、图形化编程软件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抛出问题:超市的电子价签是如何存储价格数据,又是如何展示的呢?出示任务:模拟电子价签。引导总结:存储、输出数据是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两个重要环节。引出课题:电子价签与变量。 设置情境。
任务一 学习新知:变量的作用、结构。出示任务:填写变量示意图。 借助电子价签理解变量的作用,了解变量的组成。
任务二 学习新知:在流程图中给变量赋值的表示方法,程序的编写方法,变量值的观察方法。出示任务:画流程图给变量赋值,编程实现。 分别在流程图和程序中给变量赋值,观察结果。
任务三 学习新知:数据输出的意义以及编程方法。出示任务:在流程图中输出变量值,编程实现。 理解数据输出的作用,在程序中输出变量的值。
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电子价签与变量变量的组成:变量名、变量值给变量赋值:苹果价格←10 将“苹果价格”设为10
7.课时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2课时 苹果的价格又变了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超市购物”单元的第2课时。教学内容是知道变量存储数据的覆盖特性,了解数据输入的作用,能在流程图和程序中实现数据输入,使用“连接”指令让输出的内容更完整。本节课以超市中高品价格频繁变化带来的反复修改程序的问题为切入点,要求学生了解变量存储数据的覆盖特性,通过与反复修改变量值的“笨方法”作对比,理解数据的输入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数据输入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2.课时学情分析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方式,知道了变量的结构、作用与特点,能在流程图与程序中使用变量存储数据,理解了计算机中输出数据的意义,能在流程图与程序中输出数据。
3.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数据的输入及其作用。了解使用变量存储数据的覆盖特性。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数据输入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4.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流程图绘制软件、图形化编程软件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抛出问题:价格变量的值经常变化,频繁修改很麻烦,有没有便捷的方法呢?出示任务:实现电子价签的输入功能。引导总结:输入数据的重要性。引出课题:苹果的价格又变了。 设置情境。
任务一 学习新知:用新的数据再一次给变量赋值,新的数据会覆盖原来的数据。出示任务: 编写程序体验变量存储数据的覆盖特性 知道变量存储数据的覆盖特性。
任务二 学习新知:在流程图和程序中表示数据输入的方法和执行过程。出示任务:根据情境,在流程图中表示数据输入,并编程实现,然后解释这两种形式的执行过程。 了解数据输入的作用,能在流程图和程序中实现数据输入。
任务三 学习新知:“连接”指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出示任务:使用“连接”指令让输出内容更完整。 使用“连接”指令让输出的内容更完整。
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苹果的价格又变了输入的优势:不修改指令而改变数据输入的方法:苹果价格←输入 询问、回答
7.课时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
第3课时 计算花费知多少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超市购物”单元的第3课时。教学内容是分别使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方法表示计算总价的算式,区别两种方法的运算符号,在流程图中描述计算单或多个商品总价的算法,并编程实现。本节课以计算商品的总价为例,要求学生理解数据的运算及其作用,区别数学运算符号与计算机运算符号,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数据运算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2.课时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计算机中数据存储的方式,知道了变量的结构、作用与特点,能在流程图与程序中使用变量存储数据,理解了计算机中输出数据的意义,能在流程图与程序中输出数据。此外,学生还了解了使用变量存储数据的覆盖特性,通过与反复修改变量值的“笨方法”的对比,理解了数据的输入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会了使用流程图描述数据输入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3.课时教学目标理解数据的运算及其作用。区别数学运算符号与计算机运算符号。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数据运算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4.教学环境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流程图绘制软件、图形化编程软件
5.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抛出问题:自助结账机是如何计算商品总价的呢?出示任务:用流程图表示计算商品总价的算法,并编程实现。引导总结:区别数学运算符号和计算机运算符号引出课题:计算花费知多少 设置情境。
任务一 学习新知:计算机中的运算符号。出示任务:用计算机符号写出计算商品总价的算式。 使用计算机符号表示方法表示计算总价的算式,区别两种方法的运算符号。
任务二 学习新知:在流程图和程序中表示单步运算的方法及其执行过程。出示任务:在流程图中表示计算单个商品总价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在流程图中描述计算单个商品总价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任务三 学习新知:在流程图和程序中表示多步运算的方法及其执行过程。出示任务:在流程图中表示计算多个商品总价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在流程图中描述计算多个商品总价的算法,并编程实现。
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计算花费知多少数学符号: + - × ÷计算机符号:+ - * /优先级:相同小括号:指令嵌套,里先外后
7.课时作业设计完成“练一练”中的题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