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神奇的光控灯”单元教学设计第7课时 体验智能光控灯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是:(3)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了解反馈是过程与控制中的重要手段,初步了解反馈对系统优化的作用。 本节课是“反馈与优化”内容模块的第3课时,智能光控灯不仅能自动开关,还可以自动调节亮度,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本课时同样遵循观察思考现象——动手实验——分析总结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在思考、实验、分析的过程中认识闭(开)环控制系统,尤其是闭环控制系统中的环路。而控制系统中是否具有“环路”,本身就是闭(开)环控制系统的外显特征。 本课时内容既是课标要求的落实,也是关于“过程与控制”学生学习要求“知道其中的反馈、环路、优化等概念”的扩展和提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控制系统的两种典型类型——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要注意:开闭环控制系统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系统中是否存在反馈。通过系统框图对比,是利用框图的外显特征,帮助初次接触控制系统的小学生理解。 教材在此课时结束,还通过“信息窗”的方式,提供了系统框图及组成的基本符号的图文解释,可以作为学生观察理解智能光控灯系统框图的重要参考。 本课时设计的练一练题目,为必做题。探一探题目,各地教师也可根据当地、本校实际,丰富、修改更适合的案例。2.课时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6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思维比较活跃。学生通过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光控灯自动亮灭的原因,但更高级的智能光控灯是如何实现自动调整发光照度的,对学生有挑战也有较大趣味。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探究欲、表现欲,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进而理解环路,了解闭(开)环控制系统的特征。3.课时教学目标 (1)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光控灯系统框图和智能光控灯系统框图,知道闭环控制系统中环路的概念。 (2)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系统框图,能区分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还是闭环控制系统。4.教学环境 教学配套开源硬件,MLblock软件平台。5.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问题讨论引入新课 智能光控灯不仅能自动开关,还可以自动调节亮度,是怎么做到的呀? 激励学生深度思考。任务1 实验:利用配套开源硬件及内置程序,观察并记录环境照度与灯亮灭的关系;以及亮灯后环境照度与灯的照度改变的关系、实际照度和设定照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得到数据,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任务2 对比智能光控灯和光控灯的系统框图,直观感知智能光控灯系统中的环路。 认识环路,知道环路的概念。任务3 对比智能光控灯和光控灯的系统框图,找出二者的外显区别。 认识并区分闭(开)环控制系统。任务4 在完成本课时练一练。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探一探。 学以致用,练习巩固6.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体验智能光控灯 闭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7.课时作业设计 教材配图“练一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