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模型的建立 课件(共15张PPT)+教案 五上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模型的建立 课件(共15张PPT)+教案 五上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试一试,以下图形能一笔画吗?
说一说
模型的建立
浙摄版2023
找到解决问题时可重复使用的规律,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模型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模型?
实物模型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模型?
关系模型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模型?
数学模型
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模型是分析问题、抽象出最本质规律后,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
旅行最短距离
清真寺--禾木
清真寺
阿克苏
呢雅遗址
乌鲁木齐
魔鬼城
禾木
366km
366km
160km
385km
318km
87km
141km
分段距离1 (km) 分段距离2 (km) 总距离
(km)
清真寺--乌鲁木齐(S1) 路线1 352 160 512
路线2
乌鲁木齐--禾木(S2) 路线3
路线4
S最短
计算模型
S=S1+S2
分段距离1 (km) 分段距离2 (km) 分段距离3 (km) 分段距离4 (km) 总距离
(km)
路线S1 352 160 318 / 830
路线S2
路线S3
路线S4
计算模型
比较模型
比较两条路线总距离时,将数值较小的确定为较短距离,用变量Smin表示。
令Smin=S1;
如果S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模型可以重复使用。
Smin=S1
如果S2如果S3……
输出最短距离Smin。
赋初值
较短距离
比较模型
在算法中,赋值使用的“=”与数学中的“=”作用不同。赋值“=”的作用是传递数值。
赋值不能交换等号左右两侧的数据,如a=3不能写成3=a。
小知识
完成课本p52练习题。
感谢聆听课 题 模型的建立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模型,了解模型的作用。 通过项目实践,初步学会建立模型的方法,体验识别与重复利用模型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模型 难点:知道建立模型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出示一笔画的几个图形,找出一个图形一笔画的规律。 观看微视频小结 揭示课题:模型的建立 新课讲授: 找到解决问题时可重复使用的规律,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模型可以将规律相同的问题用同一个方法来解决。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模型? 分别展示各种模型图片:实物模型、关系模型、数学模型 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模型是分析问题、抽象出最本质规律后,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 回顾上节课的旅行问题:自驾出游,从清真寺到禾木的最短距离问题,我们可以先确定距离计算模型,在确定距离比较模型。可以分段计算从清真寺到乌鲁木齐的距离,乌鲁木齐到禾木的距离,也可以直接计算清真寺到禾木的距离。学生根据抽象图(带距离)完成表格的填写。 分段距离1(km)分段距离2(km)距离 (km)清真寺--乌鲁木齐S1路线S1353160512路线S2乌鲁木齐--禾木S2路线S3路线S4S最短
S=S1+S2 分段距离1(km)分段距离2(km)分段距离3(km)分段距离4(km)总距离 (km)路线S1353160318/830路线S2路线S3路线S4
比较两条路线总距离时,将数值较小的确定为较短距离,用变量Smin表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模型可以重复使用。 Smin=S1 →赋初值 如果S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