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平均分(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平均分(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2单元 表内除法
第1课时 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够用多种方法进行平均分。
3.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用多种方法进行平均分。
难点:用多种方法进行平均分,积累平均分物品的经验。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材第7页主题图。
师: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在分物的过程中认识平均分。
教材第8页例1。
师:把6糖果分成3份,都可以怎样分?请你试着画一画、或者在心里摆一摆、说一说。
预设1:可以分成1、1、4。
预设2:可以分成1、2、3。
预设3:可以分成2、2、2。
师:说一说这三位同学的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追问:如果想把这6颗糖分给三个小朋友,哪种分法更公平呢?为什么?
预设:每份分2块,同样多。这样分比较公平。
小结:我们在分物品的时候,可以每份分得不同样多,也可以每份分得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作平均分。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把6颗糖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2颗。请同学们再把这6颖糖进行平均分,还有不同的平均分的方法吗?请你试一试,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平均分的?
预设1:把这6颗糖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3颗。
预设2:把6颗糖平均分成了6份,每份1颗。
师:请同学们看看自己是怎样平均分的,也照着上面的样子说
一说。
我把6颗糖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 )个。
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汇报时说清楚是或不是平均分的原因。
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汇报时把平均分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4.下面哪些是平均分?在□里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1)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教学反思】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自己画,摆,说,通过实践来理解掌握什么是平均分。这样做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第2单元 表内除法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按每几个一份
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用不同分法进行平均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师总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
教材第9页例2。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最后要解决的问题是每份分几个?
师:说一说,平均分成6份是什么意思?
预设:把18个橘子放进6个盘子或框子里,每个盘子或框子里橘子的数量一样多。
师:怎样平均分?
学生小组讨论,用18个圆片代替橘子,自己先试着分一分。
汇报交流:
预设1:每次每盘分一个,分了三次。
预设2:也可以先每份放2个,再每份放1个。
预设3:可以3个3个地分。
师:3个3个地分,分得很快,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预设:三六十八,6个3正好是18,所以6个盘子每个里面放3个。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怎样平均分,还有不同的平均分的方法,我们可以一个一个的平均分,也可以先2个、再1个这样平均分,还想到了用口诀可以直接知道每盘3个这样平均分。虽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不管分几次,每次每盘都分得同样
多,都是平均分,分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个。
2.抽象平均分的概念。
师:如果不摆小圆片,你能想象18个橘子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吗?
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
汇报交流:
预设1:可以平均分成2份,每份9个。
预设2:可以平均分成3份,每份6个。
预设3:可以平均分成9份,每份2个。
预设4:可以平均分成18份,每份1个。
师:为什么分的过程不一样,分数也不一样,我们却都说他们是平均分呢?
预设: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2.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第2题,第3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之间交流分法。
(3)指名学生叙述分的过程。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1)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分一分。
(2)同桌之间说一说各自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平均分(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教学反思】
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了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让学生建立起了“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了相应的表象,为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