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教案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细胞的增殖 第1课时 教案 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细胞的增殖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第1节,课标内容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三部分。本节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章节,主要讲述有丝分裂的知识,它是后面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学习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虽然知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对细胞分裂的知识知之甚浅。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抽象的、微观的过程,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主要通过图片展示、结合教师的黑板画图及同步讲授,同时还可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观看有丝分裂过程的视频,来理解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学习目标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 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由此确定的学习目标如下: 1.举例说明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图解一个细胞周期的持续时间和大体分期。 3.概述间期细胞内进行的正常代谢活动,理解间期是细胞分裂期的准备阶段。 4.概述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分期的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学习评价设计 课堂讨论及成果的展示详情程度、课堂同学的反应、习题的正确性等几方面进行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知导入教师活动:出示一组人的一生及细胞的一生的图片,引领学生思考: 生物都要经历哪几个阶段的生命历程? 教师活动:生命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 从而导入第6章“细胞的增殖”。学生活动1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已有认知,启发思维,产生怀疑,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环节二:细胞周期教师活动1 展示不同形式的细胞分裂周期图片。从图中找出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并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扇形图 (2)直线图 2.拓展细胞周期的其他表现形式。 3.展示教材P111表6-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由以上表格能得出哪些结论? 问题2:所有细胞是否都有细胞周期?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进行总结学生活动1 观看图解,找出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并说出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概念。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引下思考如何表示。 问题1:不同的细胞的细胞分裂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 问题2: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没有细胞周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展示效果,增强直观感;设计问题驱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同时,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及友好的合作精神环节三:有丝分裂过程教师活动 出示染色质与染色体结构图,引导学生总结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差异 展示有丝分裂间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间期特点。 3分别依次展示前、中、后、末期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时期的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 (1)变化: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结果: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3)数量变化:染色体复制后,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两消:核膜、核仁消失。 两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 两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 师: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与数目最佳时期 (1)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2)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最清晰。 师:后期: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1)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2)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 1个亲代细胞 2个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 两消: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 两现:核膜、核仁重现。 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新的细胞壁。 展示一个完整的有丝分裂过程图片: 让学生了解有丝分裂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进行总结: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所以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细胞复制时染色质固缩成染色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两个染色单体,这两个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当复制出现染色单体时,一个单体上有一个DNA,此时的染色体有两个单体两个DNA.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画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变化的曲线图与柱形图(2N=4)。 教师活动:进行总结。 学生分析归纳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本质: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状态。 观察有丝分裂间期图,思考间期的特点。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师生共同总结。 (1)染色体的计数是以着丝粒个数为标准. (2)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 (3)染色体复制后,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观察各时期的图片,思考各时期的特点。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动手画出曲线图。 曲线1:染色体数量变化 曲线2:核DNA数量变化 曲线3:染色单体数量变化 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逐步分析各时期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染色体、DNA的坐标曲线图,培养学生分析、动手能力。
7.板书设计 一、细胞周期 1.概念 2.时期:分裂间期、分裂期 二、有丝分裂过程 1.时期:分裂周期、分裂期 2.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 3.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后期:着丝粒断裂,染色单体消失 5.末期: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B.抑制DNA的复制,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C.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 D.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一定相同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数加倍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3.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 ) A.两个体细胞 B.四个配子 C.四个生殖细胞 D.四个精子或者一个卵细胞 4.如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消失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5.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表示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含量加倍 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BD段含有两组中心粒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答案】 1.B 2.D 3.A 4.C 5.A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动态视频、多媒体投影、PPT制作课件
教学反思与改进 通过图片设计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让学生去思考、归纳。教师讲授整节课不超过15分钟,通过图片设计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相对较细、知识点易理解记忆,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各时期的特点,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