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编写网络应用程序》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分析课程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二章第六节,以“网络聊天机器人”为实例进行剖析,并从应用的目的、应用的总体架构、应用的功能组成以及应用界面设计和代码实现四个方面对实例进行了应用的规划设计;然后根据网络应用的编写步骤和流程实现了简易“网络聊天机器人”的代码编制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高二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他们已经了解B/S与C/S架构的优缺点,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能够对程序进行调试验证。但对如何使用框架进行网络程序的开发缺乏了解,对一个完整的应用开发缺乏信心。实践环境: 多媒体网络机房,Python 编程环境及相应的库(Flask,render_template,request)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应用软件的规划设计及其流程。 2.理解网络应用软件的基本组成结构,并掌握网络程序代码编写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体会框架开发在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了解网络应用的调式和发布。 所指向的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自觉,主动地寻求恰当的方式获取资源。注重信息系统中网络安全问题,提升安全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理解Web框架开发的一般流程,掌握Flask框架开发的一般过程,体会框架在程序设计中的优势。教学重难点: 1、运用框架实现Web应用程序编写的一般流程。 2、路由和视图函数的理解。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与问题分析(3分钟) 从杭州旅游攻略出发,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基本功能:人机对话。探讨聊天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出项目主 题,构建网络聊天应用程序。 通过学生回顾与机器人客服,文心一言等生成式AI互动经历,提出思考网络聊天应用程序的核心部件, 进行总结后得出:网站+机器人+对话框。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聊天机器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从学生的日常使用经验出发总结网络聊天机器人构成,从而开启本节课的的探究。Flask框架开发web应用一般流程 (8 分钟) 从python模块引出框架的概念,并通过展示使用Flask框架编写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框架的使用给项目实现带来的巨大便利。 从应用实例代码出发,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共同分析Flask框架的导入以及应用实例的创建过程。在路由视图函数介绍阶段,通过运行两个不同的路由和视图函数,对比两次的URL和页面呈现的内容,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体验路由和视图函数的作用及一一对应关系。 最后总结Flask框架开发的一般流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框架的概念,直观的感受胜过千言,先展示结果在分析流程,让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路由和视图函数的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学生自己总结路由和视图函数的概念及作用。AIML聊天机器人使用与优化(8分钟) 为学生简单介绍AIML语言及其工作的原理。 结合Flask框架的使用及前序工作原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功能代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实践运行相关程序,并谈谈使用后的感受。 提问“结合AIML语言的工作原理,如何解决AIML人机对话过程中,回答不准确的问题。” 从原理到使用,再到问题,继而反观原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视图函数构建完成数据应答(8 分钟) 教师提问,“从页面输入问题,到浏览器显示回答,数据是怎样流动的?” 学生思考数据流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客户端提交数据→服务器接收数据→机器人回答问题→返回展示数据。 根据总结的数据流动过程,编写提交问题的数据处理函数,即视图函数。 教师分析模板文件与机器人回答的展示。 从数据的流动来理解业务逻辑,从而轻松实现视图函数的编写,让学生接触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路。功能合成与成果演示(10分钟) 教师提问“我们以及实现了基础网站的搭建,AIML聊天机器人的使用,以及数据应答视图函数的编写,那我们如何实现一个完整的聊天机器人web应用呢?” 学生根据前序的代码,进行代码的合并,在此基础上运行调试代码。并进行广播展示。 教师提问“我们可否将我们的机器人共享给他人使用?”教师指导学生设置运行主机地址与端口号,学生访问。 教师广播服务器运行实时访问IP情况,提醒学生互联网非法外之地,需遵守网络法规,文明上网。 将多个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实现一个相对复杂的功能,让学生体会模块化编程的好处。课堂小结 与展望 (3 分钟) 回顾本节课知识,感受框架使用给Web应用开发带来了哪些改变? 提出问题,我们除了增加AIML的学习文件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提高问题的准确性的方案。结合开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否将他们作为聊天机器人?并演示,引导学生课后积极思考。 请同学完成课堂评价 从开头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引入,到最后用的方案更迭,让学生感受AI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