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时 认识平均分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平均分。【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若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小明和小青作业完成的非常出色,所以老师准备了6块糖果,分给小明和小青,每人分几块?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生纷纷发言:……师:(动画展示)你觉得哪种分法公平呢?为什么呢?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就会明白如何公平地分糖果啦。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入分糖果的情景中,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出“怎样分比较公平”这一抽象的数学问题,为后面认识平均分奠定基础,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均分(1)小组讨论,引导观察师:你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将糖果公平地分给2个人。如果把这些糖果分成3份,应该怎样分呢?请你们再分一分。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请学生代表说出不同的分法。师:把6块糖果分成3份,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认为哪一种分法是最公平的?为什么?生:第三种分法最公平,每份分得的数量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师:像第三种分法那样,每份分得的数量同样多,我们叫平均分。也就是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2块。2.老师带领学生观看视频,回顾本节课知识。3.小结。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设计意图:学生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知道分东西的方法有很多,“平均分”是其中特殊的一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初步建立“平均分”的直观表象。【当堂练习】一、判断题。1.是平均分。( √ )2.是平均分。 ( × )二、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 )里画“√”。(教材P8第1题)三、(教材P8第2题)一共有( 16 )片枫叶,每( 4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4 )份。四、把8根黄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下面哪种分法对?在对的( )括号里画“√”。(教材P11第1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