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时 找规律(二)教案教学目标: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以“引入2”为例。师:小朋友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小练习。(1)(2)(3)(4)师:做题之前,仔细观察这四道题,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生:每道题都是连续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字。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计算。学生积极回答。(老师跟随学生回答出示答案)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快地计算出得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又会碰到什么样有趣的问题吧。设计意图:通过有规律的算式,引发学生对“规律”的思考,为本节课新知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一、探究数列的排列规律1.观察图形,寻找规律例3.(1)师:下面的小正方形整齐地排列着,同学们先观察第一组小正方形,说说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并抽两位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生1:每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数量都比前面的图形增加3个。生2:每个数字都对应每个图形的数量。师:数和图形的变化规律是相对应的,图形的排列有什么变化规律,数的排列就有什么变化规律。那么,你们能说出前后两个数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吗?生:后一个数=前一个数+3。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师:想一想,下面这道题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教师组织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师:下面有请两位同学上来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生1:每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数量都比前面的图形减少2个。生2:图形减少2个,数就相应地减2,所以后一个数=前一个数-2。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填空,随机抽两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2.探究数列的规律例3.(2)5 10 15 20 25 ____ ____24 20 16 12 8 ____ ____师:先看第一组数列,该如何填空?(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观察并发现规律)同桌之间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前一个数加上5,就得到后一个数。师:你们能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的填空吗?学生独立填空,随后教师抽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师:现在看看下面第二组数列,又有什么规律呢?同桌之间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前一个数加上5,就得到后一个数。师:你们能根据自己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的填空吗?学生独立填空,随后教师抽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师:现在看看下面第二组数列,又有什么规律呢?3.探究数组的规律例4.师: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花,每朵花中3个数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探究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前三朵花的规律)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1:90-50=40,70-30=40,60-20=40,上面两个花瓣的数相减,得数都是40。生2:左上角花瓣上的数减去右上角花瓣上的数等于下面花瓣上的数。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怎么填?学生独立填空,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二、小结组织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回顾本节课内容,随后进行小结。1.后一项是前一项加或减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这样的数列就是等差数列。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多角度观察,才能得出数列和数组的排列规律。三、做一做1.按规律填出下一个数。(教材P85第1题)1 5 9 13 1742 32 22 12 22.找规律填数。(教材P85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分析,逐步引导学生观察题意,掌握数和图形的变化规律是对应的,并理解找规律时,要仔细观察这组图形(或数),先找出每组中相邻的两个图形(或数)的关系,再正确填数;让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当堂练习 及时反馈】一、入门1.选一选。(1)按规律接着画一画:○☆☆○☆☆○☆( C )。A.△ B.○ C.☆(2)接着数:55,60,65,( B ),75。A.70 B.75 C.802.按规律涂一涂、画一画、填一填。(教材P87第2题)3.照样子,填一填。二、巩固4.算一算,送小狗回家。5.请把左右两边规律相同的两张卡片连起来。三、挑战6.划去一个,使小动物们的食物排列有规律。(1)划掉:6(2)划掉:9【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