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数学五上《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三学段”中提出:能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探索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本节课“小数乘小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承前知识为: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等。启后知识为:小数除法、分数乘除法。学生在本单元第1课时已经知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重点解决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使学生弄清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对计算过程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体现小数乘法竖式的本质和价值。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小数乘小数”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计算出结果,只是在算理上没有达到整体关联和沟通。因此,本课时的关键在于理解算理,归纳算法,打通算理、算法的联系,进而探寻数运算的一致性。教学目标数感与运算能力:通过小数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敏锐感觉,强化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与掌握。应用意识:借助实际商业情景,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不仅在计算上熟练,还能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展示创造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基于面积模型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教学过程环节一:算一算,培好竖式计算之“土”。谈话导入:这是新校区的一个长2.4m、宽0.8m的长方形宣传栏,工人师傅要给宣传栏刷油漆。(出示主题图)你能计算刷油漆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2.4×0.8。师:有理有据,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尝试计算,并相互交流。选择不同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师:根据你的理解,哪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预设:第一种做法是正确的,联想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预设:用估算判断第二种方法正确。把2.4和0.8分别看成与它们接近的整数2和1,积应该在2左右。小结:估算有时候也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它可以快速帮助我们判断积的准确性。【设计意图】适时呈现两种不同答案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借助估算等已有知识经验可以对笔算结果做出合理性判断,体现了转化思想的运用。环节二:想一想,植入小数乘法之“根”。第一层次:合情合理学生尝试解释:2.4×0.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你能想办法说明吗?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三种解释:①运用积的变化规律。②运用单位换算。③运用乘法运算律。【设计意图】这样的“投石问路”既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又了解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经历判断、推理、反思等思维活动,顺应新知,完善认知结构。第二层次:一目了然适时出示面积模型动态示意图,组织学生思考:0.1×0.1为什么等于0.01?学生直观感悟面积模型中0.1×0.1表示的意义,从而理解新计数单位的产生(0.1×0.1=0.01)【设计意图】数形结合思想在学生领悟算理,构建竖式模型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在计算中真正实现既知“书”又达“理”。第三层次:追本溯源再次结合计数单位0.01,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积的小数位数与新的计数单位有关。【设计意图】追溯小数乘法的源头,凸显数运算的一致性。这样溯本求源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环节三:比一比,滋生数学素养之“芽”。呈现2.4×0.8的两种思考。(“积的变化规律”与“计数单位”)进行对比,寻找关联。对比:2.4×8与2.4×0.8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乘法计算,都是数一数、算一算有多少个“计数单位”。【设计意图】“从左到右”理解算理,“从里到外”紧扣本质,“从上到下”体现价值,让乘法竖式在学生心目中生根发芽。环节四:说一说,长出小数乘法之“花”。①出示1.92×0.6,学生计算并说理。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学生回答:“1.92×0.6=(192×0.01)×(6×0.1)=(192×6)×(0.01×0.1)=1152×0.001=1.152”②组织学生观察、对比2.4×0.8=1.92与1.92×0.6=1.152,提出思考: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交流后,可能回答:a.两个算式都是小数乘小数,都产生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产生的计数单位不一样;b.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积是两位小数,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积是三位小数。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推理:如果是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呢?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呢……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01×0.1=0.0001,积是四位小数;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0.01×0.01=0.0001,积是四位小数……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积的小数位数。学生观察后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组织学生思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小结:因为小数乘小数会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所以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之和。【设计意图】整节课,刨根问底,以“算一算、想一想、比一比、说一说”四步为学生学习路径,追溯小数乘法源头,感受数学知识的生长过程。课后探究任务探究任务一(简单):自选文具产品进行资料搜索,了解包装或运输等成本(200字)任务描述: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文具产品,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搜索了解其包装和运输的成本构成,并做简要汇报。评价方案:根据资料准确性(5分)和完整性(5分)评分,共计10分。探究任务二(中等):根据资料搜索的结果,计算自己最喜欢的文具的成本(200字)任务描述:学生根据探究任务一的资料,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具产品,详细分析并计算其生产、包装和运输等的总成本。评价方案:根据分析深度(5分)、逻辑性(3分)和计算准确性(2分)评分,共计10分。探究任务三(复杂):设计一个新文具产品并计算预计销售收入(200字)任务描述: 产品设计:学生充分发挥创意,设计一个新的文具产品,包括外观、功能、目标消费群体等。 成本与售价计算:学生根据估算的生产、包装和运输成本,设定合理的售价,并预计销售数量。 收入预计:学生使用小数乘法,计算预计的销售收入。评价方案:根据产品创意(4分)、可行性分析(3分)和销售收入的准确计算(3分)评分,共计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