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材第76-77页。教学目标:1.结合“穿衣”、“用餐”、“出行”等情境,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活动,学会有序思考问题。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符号意识,渗透模型思想。教学重难点: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衣服卡片、学习单教学过程:一、问题激趣,唤醒经验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节目,他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可以怎么搭配呢?【设计意图:创设搭配衣服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利用猜想,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做好铺垫。】二、合作探究,建构新知情境一:探究小丑穿衣的搭配1、摆一摆①独立思考:请拿出学具图片摆一摆。②合作交流: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③全班交流:听懂了吗?听懂了什么?2、写一写你有办法把刚才我们想的过程表示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懂吗?请将想法填在学习单上。3.全班交流你看懂了吗?这个又是谁的作品,你又看懂了什么?(1)这个△表示什么?小结:当没有图片的时候,我们用符号表示更加简洁。(2)这边也有一种表示方法,你看懂了吗?(3)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小结:搭配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搭配,做到有序思考,这样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有序思考--不重复也不遗漏)【设计意图:老师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搭配的规律和方法,领悟到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4.揭示课题这就是----搭配中学问(板书课题:搭配中的学问)三、迁移情境,深化理解情境二:探究午餐搭配小丑搭配好服装来到餐厅?你看到哪些信息?一共有多少种搭餐的方法?1、独立思考,在学习单上写一写。2、汇报与交流①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②全班交流:你听懂了吗?做对请举手。情境三:探究小丑出行的搭配小丑吃完饭要去动物园,这是路线图。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①独立思考,写一写一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请在学习单上表示出来。②集体交流,说一说看这两个同学的方法,你看懂了吗?【设计意图:营养配餐和路线搭配都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索,大胆猜想,发现并找到较好较快的获得搭配结果的规律,能应用已有知识来解决搭配的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四、交流收获,反思提升这节课你学会什么?生活中你还遇到什么有趣的搭配问题呢?【设计意图:交流收获是本节课的一个提升,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性,渗透模型意识。】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 中的内容。课堂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 “穿衣”、“用餐”、“出行” 层层深入展开教学,贴合符号意识的发展路径,即:先感知具体事物→再到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最终学会数学化地表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呈现几个特点:1.借助多元学习单,启动学生思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而我们不应该每一次探究活动都成为一次孤立的探究活动,更不应该使探究活动完全受到教师的主宰,学生已有的探究活动的经验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主迁移与重构。从上面的教学情境中可以看到,教师激活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分类与搭配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些经验在课堂合作与交流中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在交流中,学生将对搭配的原有认知,真实,清晰的展现出来。有的同学可以表达出多种方法,有的同学只表达一两种方法,有的同学表达思路清晰完整,有的同学表达思路零散无序,甚至有的同学方法重复地出现……在交流对比中,学生很快发现有序的搭配的方法最多、最好。怎样将这些有序的思考方法更直观呈现出来呢?“那怎样记录刚才所有的搭配方法呢?”老师通过这一问,引导学生将无形的思考方法通过有形的图形呈现出来。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后续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铺垫。2.唤醒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习建构。笛卡儿说过:“没有任何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印入脑际了。因此,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事物是非常有益的。”小学数学中很多关于“形”的问题中包含着“数”的规律,“数”的问题可以借助于“形”来帮助解决。教师通过创设不平衡的情境,如果没有卡片,你能找出所有搭配方法吗?让学生创作个性符号来表示搭配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跳出直观的方法,从相对抽象的图形层面认识数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联系起来思考,让学生在亲历数学化的过程中感悟数形结合思想,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