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单元信息初中生物学单元作业设计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生物学 八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版 健康地生活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 传染病及其预防2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课时 调查当地常见的传染病3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课时 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 的功能4 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课时 计划免疫与艾滋病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属于“第十主题健康地生活”。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异己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物质。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如下:传染病及其预防具体内容 活动建议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 (包括淋病)、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通过创设情景剧来分析传染病的病因及传播和预防。 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 收集(包括从报纸、书刊、网络)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免疫与计划免疫具体内容 活动建议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以典型病例和生活现象建构概念的事实性材料,开展探究性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推理。(二)教材分析(传染病是什么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的功能计划免疫艾滋病) (传染病和免)知识框架内容内在逻辑分析以人教版教材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中的第一章,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和作业设计单元,主要是传染病和免疫,聚焦人的身体健康。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因此,初中生物学教材在最后将“健康地生活”单独列为一个单元。这样可以让学生建立生态和谐观,站在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上、站在生物界的角度看待人的健康生活。传染病和免疫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日后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基础,也为《用药与急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章先是有关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进一步学习关于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传染病并不陌生,尤其是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学生在这方面深有感触,教师应该抓住这一事件从分析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引起学生对传染病的关注。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传染病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重大伤害,更使学生真切体验到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而对于疾病和健康他们也一定有所思,有所想。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通过课堂上教师讲解及学生演示的传染病传播和预防的情景剧学习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结合生活实例以及日常生活的所接触到的信息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通过收集(包括从报纸、书刊、网络)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通过典型病例和生活现象建构概念的事实性材料,了解免疫和计划免疫。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作业内容某公司在组织职员参加体检时,发现四名职员分别患有①肺结核;②糖尿病;③色盲;④甲型肝炎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工作、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一组疾病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③和④ D.②和③非洲国家安哥拉爆发黄热病疫情,该病由蚊子携带黄热病毒传播。蚊子和黄热病毒分别属于( )A.传染源、病原体 B.传播途径、传染源 C.病原体、传染源 D.传播途径、病原体生吃瓜果要洗净,这一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 A.消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C.保护易感人群 D.切断传播途径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我国科学家顾方舟,曾将疫苗接种到自己体内进行实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非特异性免疫“健康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推进“共筑健康丝路,共享健康发展”时,把与相关国家进行传染病联台防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我国与不同区域的国家联合防控的部分传染病如表所示,传染病的防控需要以生物学知识为基础,请根据给出的资料,分析传染病防控中包含或运用的生物学知识。区域 传染病东南亚 艾滋病、疟疾、血吸虫病、禽流感等中亚 鼠疫等西亚 脊髓灰质炎等多个国家对传染病联合防控,是因为传染病具有 的特点,因此需要通过构建健康命运共同体,从源头上控制疫情。一些新型传染病防控难度较大,是因为不了解其病原体,这是当前传染病呈越来越复杂趋势的原因之一,也是需要集多国力量联合防控的原因之一。防控传染病,首先要知道它们的病原体是什么,上表中,病原体属于扁形动物的传染病是 。当前国际交往的便利,加快了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因此需尽快确定最佳的防控措施。对于不同传染病的预防,要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中的主要环节,上表中传染病的预防,脊髓灰质炎要以为重点。我国能够成为“健康丝绸之路”的首倡者,是因为在医疗卫生领域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经验和先进成果可以分享。如由我国科学家率先成功提取的青蒿素,对病原体为某单细胞生物的传染病 ,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时间要求:15 分钟评价设计:参考答案:(1)B (2)D (3)D (4)C (5)1)传染性和流行性 2)血吸虫病 3)保护易感人群 4)疟疾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作业(1)考查的是学生对于传染病概念的掌握,是否可以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作业(2)考查学生对于传染病三个环节的掌握。蚊子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被蚊子携带的黄热病毒属于病原体。这两个知识点在记忆后,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强调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属于病原体,携带、散播它们的属于传染源。作业(3)、(4)考查学生对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掌握。作业(5)要求学生在具体问题中进行具体分析,不仅仅考察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考察了他们对题目的阅读理解以及分析的能力。第二课时1. 作业内容: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探究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的基木情况。通过调查,了解传染病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学习调查的方法。探究过程:本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过程可为:活动前准备一提出问题一分组调查一信息处理一交流展示(一)课前准备课前给学生讲研究本课题的意义,鼓动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同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二)提出问题本地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传染病传播的途径有哪些 生物媒介包括哪些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些 判断以下疾病哪些是传染病、怎么预防 疾病名称 是否患过此病 怎么预防和治疗的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结核近视眼结膜炎贫血龋齿蛔虫病流行性乙脑炎水痘(三)、分组调查:①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具体情况分工合作。②调查方式:调查可以从网上查,可以到防疫站,传染病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调查;可以询问家长、亲戚和朋友,可以查阅一些图书和资料。③分析整理资料。④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制作成课件,以便展示。 2.时间要求:利用星期天完成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查有关的传染病,是他们的亲身体会,学生积极性高。学生利用不同资源,做到了资源共享,学会了合作。第三课时1. 作业内容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这与人体的免疫有关。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B.免疫具有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的功能 C.皮肤和黏膜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一定对人体有益,免疫功能越强越好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B.图中体现的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抗体和抗原的结合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所以图中表现的是特异性免疫D.吞噬细胞的作用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细菌和尘粒的作用 B.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能获得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力 C.皮肤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D.吞噬细胞聚集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我国已于三月底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给志愿者注射疫苗。其注射的疫苗和引起的免疫方式分别属于(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 .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兔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免疫的正常功能的是( ) A.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B.清除体内死亡细胞C.引起过敏反应 D.识别清除异常细胞新冠肺炎是一种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目前我国的新冠疫情形势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广大市民一方面接种疫苗共筑免疫屏障,一方面加强日常防范不松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①新冠病毒不能独立生活,这是因为它没有 结构。②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这次疫情的 ,飞沫、病人的分泌物属于 。③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对患者和疑似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注射新冠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 施 中 的 。 做 核 酸 检 测 是 为 了 检 测 出(填“传染源”或“易感人群”)。④ 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接种新冠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抵抗新冠肺炎的抗体,这种免疫属于 (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新冠疫苗属于 (填“抗原”或“抗体”),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能否预防丙型肝炎? 。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1)D (2)C (3)B (4)B (5)C(6) ①细胞②病原体 传播途径③控制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④特异性 抗原 不能3.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作业(1)(2)(3)(4)考查的是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免疫的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例如(2)分析图中标明,吞噬细胞从毛细血管中出来,吞噬病原体。血液是体液的一种,是阻止病原体进入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不针对特有病原体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作业(5)考查的是免疫的重要功能。(6)联系实际综合考察学生对传染病和免疫的掌握。第四课时 1、作业内容下列有关疫苗与计划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划免疫能有效预防传染病B.疫苗属于抗体,能杀死抗原 C.疫苗都是失活的病原体制品 D.计划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艾滋病毒(HIV) B.艾滋病毒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C.艾滋病毒寄生在人体淋巴细胞中 D.艾滋病毒是细菌的一种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材料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由于艾滋病第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康嗽、打喷嚏一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①HIV 属于 (选填“传染源"或“病原体”)。HIV 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明显不同,其显著特点是 。②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 HIV 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 。③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疫失.无法产生 抵御病菌和病毒的。④从材料中分析,为什么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 2.时间要求:10 分钟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 (1)A (2) D (3)①病原体无细胞结构(或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②切断传播途径 ③抗体④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被发现(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广泛,如:不安全性行静脉注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作业(1)(2)考查的是免疫知识中的疫苗和计划免疫的内容,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将学生生活与免疫知识紧密结合,对学生的生活有着积极地作业。作业(3)考查的是艾滋病的知识。通过对艾滋病内容的学习和巩固,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爱艾滋病患者,不歧视、不孤立他们,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1、填空题传染病是指由 引起的,能够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 、 、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 、切断 和保护 。) 艾滋病于 1981 年在美国发现, 它的病原体是 , 主要通过 , , 等传播方式。2、选择题我国政府规定,对入境人员都要进行检疫。其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对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狂犬病 B、乙型肝炎 C、心肌炎 D、SARS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A、痢疾杆菌 B、艾滋病病毒 C、蛔虫卵 D、苍蝇和蚊子接种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的做法属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以上都对 3 、判断题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只包括控制传染源。 (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和 SARS 病毒是一样的。 ( )眼睛近视也会传染。 ( )新型冠状病毒只通过接触传播。 ( ) 4、连线题(1)照片与相对应的人名连线袁隆平 钱学森 钟南山 李兰娟 (2)图片与所对应的预防措施连线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5、合作探究说一说为什么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6、实践活动2019 年即将结束,2020 到来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这是继2003 的非典以后,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难题,不过,在重大困难前,每一个人都在积极的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加油。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你又知道多少?图一 图二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做好哪些防护图二中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二)、设计意图本次作业布置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填空题到实践题显示出一定的梯度,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时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次作业一方面预防传染病专业知识的获取,更多的是树立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加爱国情怀。结合时事“新冠肺炎”,让学生思考此次国家在抗击疫情方面是如何做的,付出了多少牺牲,才换回全国人民的身体安康,做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该怎样做。(三)、评价标准填空题,本题主要考查了传染病类型和预防传染病措施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记忆。选择题,选择题四个题分别考查现实生活种的传染病和预防措施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判断题,同样针对课题进行了考查,结合实践让学生在记忆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连线题,一方面增加同学们对我国科学家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考察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实践性。合作探究题,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讨论,评分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实践题,结合学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关注时事,了解国家大事,学习人民英雄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