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用药与急救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用药与急救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教学设计)
年级 八年级 课时规划 1课时
课题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4.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尝试练习运用这些急救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急救技能训练,把握安全用药和基本的急救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丰富医药卫生常识,提高对医药的兴趣。 2.关注自己、亲友与他人的健康,形成对健康负责、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情感与认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善于与人合作及乐于帮助弱者的态度。在交流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用药与急救》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的内容。本节分为安全用药和急救常识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均对学生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用药的生活场景,但也普遍存在用药误区,本部分内容包括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基本安全用药常识等。急救部分从紧急呼救、心肺复苏、出血和止血三个部分进行学习,由于学生本身并非专业医护人员且本身仍是弱势群体,因此本部分学生掌握基本常识即可,若有条件,可以进行一定的演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教学难点: 1.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心肺复苏的操作顺序和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新课 师:药物过期了还可以服用吗? 良药苦口利于病”。正确用药能够治疗疾病,解除病痛。然而,“是药三分毒”,“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如果合理应用合理,可以治疗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危害健康。显然,我们在需要使用药物的时候,应当遵循安全用药原则。 思考并分享自己生活中出现过的错误用药行为。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后,分享自己对这一句俗语的看法。 分组讨论 激趣质疑
新课 教学 一、什么是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的概念和分类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地用药。安全用药可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明确概念) 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遵医嘱服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照药品说明书服用的药物。简称OTC。 学会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两个名词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还比较陌生,要求大家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能够正确阅读使用说明书才能行。 资料分析 1. 你能分辨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你是怎么分辨的? 答:主要通过批准文号来区别。批准文号就是药品的身份证、是ID号,区分中西药关键的就是中药的字母,如果字母就是Z就代表它是中成药,如果是H就代表它是化学药;另外还可以通过成分区别,如果只要成分是从动植物身上提取的,就是中药。如果是化学合成的就是西药。 2. 药物的说明书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答:药物说明书中的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适应症、药物相互作用、有效期等十分重要。 3. 你能否从说明书中概括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答:药物根据品种的不同,贮藏条件也不一样。阴凉干燥处小于20℃;小于20℃且避光冷处;2-10℃药库湿度保持在45%-75%等。 4.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 答:比如说哪些药物不能一起服用?或者说服药是否可以用茶水? 需要与同学们强调,我们购买了非处方药必须严格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服用,而处方药则必须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方可使用。通过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药品说明书,自主获取其中的关键用药信息,并形成用药前阅读说明书提取信息的习惯。将用药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 设计旅行小药箱 参考家庭小药箱设计注意事项,布置课后实践活动。 自主 质疑 合作 探究 读图识别 学会区分 设置药箱 常备无患
新课 教学 二、急救 紧急呼救 PPT出示图片,提问:遇到溺水者和触电者,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典型表述或者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学生适时评价。生活中会有很多突发事件,比如溺水、触电、晕厥、骨折、出血等,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介绍拨打急救电话的注意事项。判断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保持镇定,不要慌张,告知地点,病情,联系方式,让对方先挂电话!在急救车到达前,争分夺秒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 环节二:介绍心肺复苏 出示胸外心脏按压的演示动画,介绍其操作要领,介绍胸外心脏按压的作用: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使得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从而维持生命活动的需求。指名学生进行演示,适时评价。 人工呼吸——口对口吹气法:出示口对口吹气的人工呼吸法演示动画,介绍其操作要领,指名学生演示紧接着出示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反复进行的心脏复苏演示动画,讲解其要领,指名多组学生演示,适时评价。出示“成人和儿童心脏复苏要点”,强调,心脏复苏要有耐心,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放弃。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把握心肺复苏的要领。 尝试练习运用急救方法
新课 教学 三、出血和止血 出血和止血 教师介绍三种不同血管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 针对不同出血情况的急救方式也不同,与同学们共同学习。 出血类型出血特点急救方法毛细血管出血表面渗出消毒包扎静脉出血缓慢流出指压远心端动脉出血喷射状涌出止血带止压近心端 几时送医院急救
(注意先区别不同出血情形的特征,再根据这一些特征理解不同的止血方式。特别要区别的是动脉和静脉的止血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七年级下册学习的血液循环途径加以理解。)
新课 教学 四、生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急救药物,一般舌下含服用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药物主要被舌下的动脉血管吸收 B.药物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C.该药没有“OTC”标识,属于非处方药 D.用药量可根据病情自行随意增减 【答案】B 【分析】1.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使得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都能进行物质交换; ②管腔最细、管径最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使得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能充分地供给组织细胞; ③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使得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很容易透过管壁供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很容易透过管壁到血液中; ④血流速度最慢,使血液与组织细胞有充分地时间进行物质交换。 2.非处方药(OTC) 不需凭处方购买,按说明书服用 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 【详解】A.由于毛细血管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管腔最细、管径最小,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的特点,故药物主要被舌下的毛细血管吸收,A错误。 B.因为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舌下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故药物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B正确。 C.该药没有“OTC”标识,属于处方药,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C错误。 D.处方药,需凭医师的处方购买,按医嘱服用,不可自行随意增减,D错误。 【分析】本题以硝酸甘油为背景,考查了用药安全、毛细血管的特点、血液循环等知识点。 二.综合题 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人体血液流经心脏和某器官示意图,A表示器官,a、b、c、d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图中d是 。血液从右心室经b到达A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经c流回左心房的过程,称为 。 (2)若发现有人因溺水而停止呼吸,首先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再将溺水者置于安全环境,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后实施心肺复苏。根据已学知识分析,心肺复苏除了进行图2操作外,还需要进行 。 【答案】 主动脉 肺循环 人工呼吸 【分析】(1)心脏具有四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途径如图所示: 。 【详解】(1)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图中d与左心室相连,是主动脉。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是肺循环。 (2)对溺水或触电等暂时休克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图2为胸外心脏按压,还需进行人工呼吸。 【分析】掌握血液循环的路线及心肺复苏的要点是解题的关键。 q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一、安全用药 1.概念: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的作用,适当选择药物的品种,以适当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准确用药,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分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 3.设计家庭小药箱 二、急救 1.紧急呼救:120 2.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三、出血和止血
课堂 小结 (反思) 本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一个过渡部分,主要介绍了安全用药常识和一些急救方法。内容比较丰富活泼,密切贴近生活,对学生今后的健康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知识与能力并重。初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对日常用药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思维敏捷,能够通过对以往学过知识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但系统的医药知识是首次接触到。他们具备了基本的生物学学习方法,如实验法和观察法。但是将生物学知识运用在实际中的能力较弱。
课后 作业 见(分层作业),达到巩固训练,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