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数据计算 教案 四上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数据计算 教案 四上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简介

XXXX小学 四年级信息技术 2023学年第1学期
第7课 数据计算 上课时间 第(10)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单元项目中的第三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内容是在数据获取和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计算,是数据整理的延伸,也为后续数据可视化做好准备。本课响应课程标准中“在对简单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工具组织并呈现收集的数据”的内容要求。
经过前两课数据获取和数据整理的学习后,学生已经清楚处理数据的需求,教师可在讨论环节中提出“计算每位学生使用数字设备的总时间有哪些方法”,从而引出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建构环节的导语中明确了数据计算在理解和分析数据中的作用。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求和与计算平均数的数学知识。建构一环节安排的内容是学习各项数据的求和方法。利用“自动求和”功能按钮,快速求和,使学生初步体验电子表格计算数据的便捷性。这里并不用引导学生学习函数的具体内容。建构二环节安排的内容是利用公式计算平均数(总时间除以总人数),也未涉及函数。该环节还引导学生设置数值格式以保留2位小数,合理的小数位数让数据更加易用。“拓展”环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求和与求平均数两种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中存在多种计算方法,充分感受电子表格软件数据计算的便捷性。
本课设置练习“计算出‘各年级学生使用数字设备时间数据的平均值并制作成一张汇总表”,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计算数据的技能,并学习以多种形式呈现表格。
学习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求和、求平均数据的常用方法
通过分析安全需求,合理使用公式完成数据计算
感受电子表格在数据计算中的优势,激发学生对现代信息科技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使用电子表格软件求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形成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整理计算的意识
学习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安装有浏览器的计算机、用于数据汇总计算的基础统计数据表
学习过程设计
一、回顾导入
1、回顾旧知
师引导生: 说一说,在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师小结: 数据/数据类型/数据获取/数据整理等
我们还接触了数据整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电子表格
2、揭示课题
电子表格除了可以更方便的整理数据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强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的计算,学会了这个本领,你就可以像你们的数学老师那样,快速的计算部分、平均分了
板书: 数据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数据求和(连加法)
师: 利用电子表格工具,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各项数年的汇总(求和)计算。
讨论交流: 师点选求和单元格,生讨论,此求和数据,需要如何计算
交流反馈, 并板书:F3 =B3+C3+D3+E3
尝试练习: 让学生上台尝试通过此公式完成求和
师小结: 可以通过“=”+“计算公式”的方式,来让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帮我们进行计算
试一试: 生尝试通过此方式,来计算每生不同设备使用时长之和,师巡回指导
2、数据求和(公式法)及自动填充
讨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方法,电子表格可以代替我们进行计算,我们所需要作的就是告诉表格计算的方法,可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进行一些简单的求和时,这可能并不方便,还不如我们直接口算,我们有没有真正简便的方法呢?有,那就是利用“公式”
尝试练习: 生通过自习课文,尝试完成计算公式的应用
反馈小结: 生或师演示自动求和公式的使用,并解读公式的含义
实践操作: 生尝试通过公式完成求和
师演示: 表格的计算很方便,不仅体现的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公共,更能聪明的学习用户的需求,来完成一些相同的操作。自动填充演示
3、求平均数计算
讨论: 我们是怎么计算全班平均数的?板书公式 平均数=总数/份数
演示: 平均数的计算,及通过自动填充,完成全部平均数的计算
实践操作:生完成表格计算平均数
三、拓展巩固
1、交流反馈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验一验,是不是用到了表格计算?(通过点选对应单元格,查看是否用到了公式/公式使用是否正确?
2、更多有趣的公式
师介绍: 求和有SUM()公式,平平均数也有公式,即AVERAGE()
拓展练习: 尝试利用公式来完成计算
四、小结回顾
1、交流讨论: 生来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 这几节课,我们尝试通过表格来对数据进行整理,并让表格来帮我们计算。你觉得,在今后你的生活中,会用到电子表格吗?会怎么使用呢?
1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