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编码的验证优化 教案 四上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编码的验证优化 教案 四上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简介

XXXX小学 四年级信息技术 2023学年第1学期
第15课 编码的验证优化 上课时间 第(20)周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进一步巩固了数据编码的基础知识,加深了对数据编码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本课承接上节课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安排了编码的验证和分析优化两块内容,响应课程标准中“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了解数字化表示信息的优势,体验信息存储和传输过程中所必需的编码和解码步骤,初步理解数据校验的目的和意义”的内容要求。
本课用具体的编码实践,提高学生根据需要运用不同的编码对信息进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在上节课“探索”环节的基础上,本课“探索”环节增加两种编码方式的相关实例,激发学生思考不同编码的传递效率。在建构一环节,教师可组织学生基于上节课制订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实践,进而检验并调整编码规则,尝试给各个物品编码。在建构二环节,组织学生检验各小组编码的有效性和实际效率,并辅以维修人员查看维修单中编码的案例,便于学生理解。在建构三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各种编码规则,发现其在传递效率上存在的差异,进而优化编码规则,提高编码效率。本课是单元的收尾课,也是“我是校园编码设计师”项目化学习活动的第二课时。教材在建构环节引导学生对项目成果进行讨论、修订与完善,不仅能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制订编码规则,还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编码长度与信息量之间的关系。
本课设置练习“为学校物品设计编码方案”的目的是验证编码的效率,引导学生经历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学习参与度。该练习可以根据学情灵活调整完成时间,课中或课后均可。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成班级物品的编码,检验并修改编码规则。
2.通过检测编码的传递效率,优化编码规则。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编码实践,检验并修改编码规则。
难点:感受不同编码的传递效率,优化编码规则。
学习准备
1.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体育馆、图书馆、食堂。
2.教学演示文稿,关于旗语编码、颜色编码的图片或视频。
3.物品维修单等实物或教具。
学习过程设计
一、回顾导入
1、回顾旧知
引导学生回顾前期学习的内容,编码、数据、信息、有序的世界、编码的规则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尝试从制订编码规则入手,来为我们教室的课桌进行编码,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对我们的规则地进一步的验证与优化
二、新知学习
1、探索——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编码形式
用手势编码、摩尔斯码、旗语编码、颜色编码等方式表示一个单词,展示给组内伙伴,思考不同编码的传递效率。
2、建构
在生活中,编码后的数据要简单明了,便于理解、传递、交流。通过检测实际的传递效果,可以验证编码的效率。
(1)编码实践
制订编码规则后,可按规则产生每个事物的编码。如8幢3楼东2教室的第一张课桌为083E2101,第二张课桌为083E2102。在编码实践过程中,可根据情况优化编码规则。若发现物品种类很多,就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编码规则,增加编码长度。
【想一想】
不同小组对同一个物品使用不同的编码规则,哪一种编码更简单、合理?
物品 编码规则 编码长度 编码
(2)编码的有效性
数据经过编码、传递、解码等一系列操作后,能否被接收方准确接收,是检验数据编码效率的重要标准。当维修人员看到维修单上的数据“083E1101”后,快速、准确地找到8幢3楼东1教室的第一张课桌,就验证了编码的有效性。
【试一试】
展示不同小组对同一事物的编码,通过传递交流,感受不同编码的差异。
(3)分析优化
不同编码规则下产生的编码,传递效率往往存在差异。深入分析不同编码规则的优劣,有利于人们优化编码规则,提高编码效率。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任务:
为了更好地管理校内物品,以便物品的维护与保养,在班级物品编码的基础上,为学校物品设计编码方案。
2、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完成规则的制订
3、交流反馈
参考答案:
让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编码规则。在实际的编码生成过程中,如果物品较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一些的物品进行编码练习。在传递过程中,尽量确保环境一致,减少人为国素对传递效率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
师小结 不同编码规则下产生的编码,传递效率往往存在差异。深入分析不同编码规则的优劣,有利于人们优化编码规则,提高编码效率。
1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