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二上《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6时, 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过除法的意义、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等方面的知识。本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除法意义进行 拓展, 使得除法算式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平均分的问题, 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在后继的学习中, 倍比关系的学习将会进一步深入, 两个数之间的倍 比关系即可以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由此看来,“倍的认识”即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后续知识的重要基础。(二)学情分析新知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认知基础与已有经验之上。在此之前,学生已经 通过操作,画图、填表等方式学习过除法的意义,对均分事件中的“一份数”和“几份数”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本课将承接学生已有知识,用“包含除”的意义来解释“倍”的概念, 从而使学生能较为自然创生“倍”的意义。但从以往经验 上来看,如果不深入提升倍比关系中标准量和比较量的认识, 对倍的认识便无法 触及其本质。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4是12的3倍”,“6 的2 倍是3”这样的错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借助图形直观, 帮助学生建构起“倍”的概念。又可以尝试通过变换比较量和标准量的量值,引发学生思考“倍”与什么有关,从而深入理解“倍”的本质。二、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倍”的含义,初步感受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2.通过分析交流,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3.借助问题探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数形结合、模型思想。Happynew year三、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体会“倍”的含义,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2.教学难点在对比分析中深化标准量和比较量的认识,理解“倍”的本质。第一环:爱智小老师风采展示让学生讲一讲:6里面有几个3?如何计算?说明理由。10里面有几个2?如何计算?说明理由。15里面有几个5?如何计算?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为本节课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打下基础。第二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呈现目标前面我们对除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和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交朋友继续研究有关除法的问题。(板题:快乐的动物)先来了解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明确目标、适度解析(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是倍,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能借助画图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3)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度解析:可见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是倍,还要用画图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现在开始我们本节课的探索之旅吧!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夏日的一天,森林里热闹极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开心了。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小鸭子有6只,小松鼠有2只,孔雀有1只,小猴子有3只,小鸟有12只,小鸡有8只。评价: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2)两个数量比多少在这些小动物里就数小猴和小鸭最调皮、最机灵了,它们想比一比它们的只数。我们知道小猴有3只,可以画3个○,小鸭有6只,可以画6个○。谁能帮它们比一比?预设:小鸭比小猴多3只或者小猴比小鸭少3只。(3)两个数量比倍数这是一年级学习两个数量的比较,比多少。还有别的方法比较他们的数量吗?预设一:有的学生知道小猴的只数是小鸭的3倍,让学生说明想法。预设二:师引导学生共同研究。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比较方法:倍。(板书:“倍”的认识)。师边说边板书。提问:把小猴的只数看成1份,小鸭有这样的几份?谁能圈一圈?为什么3个3个地圈?预设:因为3只小猴看成一份,所以一份有3只,所以小鸭有这样的几份也就要3个3个地圈。小鸭有这样的2份,相当于在求6里面有几个3,有2个3只,所以有这样的2份。教师指出:3只小猴看成一份,小鸭有2个3只,也就是小鸭有这样的2份,我们就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学生齐读一遍。再次回顾这里的2倍是怎么产生的?引导生说:小猴3只看成一份,小鸭和小猴比,小鸭有这样的2份,所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找一生再像老师这样说一说。这里小猴的只数是3,小鸭的只数是6,6是3的几倍?你会算出几倍吗?预设:6÷3=2(这个过程为什么用除法?求6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6÷3=2)【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画一画、圈一圈直观演示沟通几倍与几个几和几份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初步感知”从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为理解抽象的“倍”提供丰富的表象。第三环: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点拨提升3.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变化中理解倍——变化比较量(1)又来了3只小鸭,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找生上台圈并讲解自己的想法。预设: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3倍。因为把3只小猴看成一份,小鸭有这样的3份,小鸭有3个3只,所以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3倍。用算式怎样表示?(求9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9÷3=3)(2)再来3只小鸭,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怎么算?找生上台圈并讲解自己的想法。(3)如果小鸭变成了3只,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怎么算?预设:小鸭只数是小猴的1倍,1倍的意思就是两个数量一样多。小结:当两个数量一样多,说1倍。(4)对比:3只小猴一直不变,为什么一会 1倍、2倍、3倍呢?预设:小鸭的只数不同,份数就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变化比较量,让学生进一步对“倍”的意义加深认识,在操作中感受倍和比较量有关。4.明确合学目标、组内合作探究变化中理解倍——变化标准量出示课件活动一:现在小猴减少1只,小猴有2只,小鸭有6只,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1)独立在本子上画一画、圈一圈,再用算式表示。(2)完成后同桌之间说一说。【设计意图】:通过变化标准量的数量再次画一画、圈一圈,使学生利用图形直观认识到标准很重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倍”的意义。通过两次比较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5.小组汇报,提出质疑,教师点拨(1)展示学生作品,并找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预设:把2只小猴看成一份,6只小鸭就有3个2只,有这样的3份,所以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3倍。用算式表示是:6÷2=3(2)对比小鸭和小猴这两次比倍数,你有什么发现?小结:小猴的数量是标准,小猴有2只,小鸭就分成每2只一份,看小鸭6里面有几个2;小猴有3只,小鸭就分成每3只一份,看小鸭6里面有几个3。(3)当小猴变成1只时,小鸭是小猴的几倍 说一说你脑中的图是怎样的?算式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变化标准量的数量再次画一画、圈一圈,使学生利用图形直观认识到标准很重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倍”的意义。通过两次比较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第四环: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学以致用6.依据教材、巩固基础(1)进一步建构“倍”①出示活动二:任意选两种小动物,画一画、圈一圈、写一写表示他们的倍数关系。②展示学生作品,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一般把数量少的画在上面。先圈出一份量,再看另一个数量有这样的几份。对于小鸟只是小鸡的几倍的问题目前解决不了,以后就会计算了。③对比分析情况一:小猴都是3只,为什么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小鸟却是它的4倍?(比较量不同)预设:小鸭和小鸟的数量不同,所以份数就不同。情况二:小鸭都是6只,为什么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却是松鼠的3倍?(标准量不同)预设:一份量不同,所以份数也就不同。情况三: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松鼠也是孔雀的2倍,为什么小鸭和松鼠,小猴和孔雀数量不一样,还同样都是2倍?小结:看来倍数和两个比较的数都有管,如果以一个数作为一份,另一个数正好有多少个这样的一份,我们就说另一个数是这个数的多少倍。【设计意图】:在变与不变中进一步理解“倍”,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新的高度,让学生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2)变魔术中抽象深化“倍”①出示一段绿色带子,有倍吗?预设:没有其他数和他比,只有比时才产生倍。②红带子和绿带子一样长③红带子是绿带子的5倍。④演示带子变窄知道线段,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⑤一段长3厘米,另一段长9厘米,几倍关系?(3)拍手游戏中理解“倍”①学生拍的次数是老师拍的3倍。乱了怎么办?②再次活动:学生拍的次数是老师的4倍。【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倍”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倍”可以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只有一个数量是不能产生倍,。使学生利用图形直观认识到标准很重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倍”的意义。7.适度拔高,实践应用涂色 ○○○○○○○○○○○○想涂几个?空白的个数是涂色的几倍?列式是?【设计意图】:借助涂色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思考中感受和强化“倍”的含义。第五环:自我评价,反思过程,总结提升8.根据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反思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倍数关于倍,你对它有什么认识?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物也存在倍数关系,你能说一说吗?生:例如我们每组的奖励智慧花中就存在倍数关系。师:送给大家一段话,齐读一遍。精神百倍来上课,事半功倍学习好,加倍努力步步高,信心倍增我自豪。思考:这里的倍和这节课的倍一样吗?【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评价与交流中,学会欣赏他人,肯定自己,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将数学知识再一次延伸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就是生活。9.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回顾之前我们比较两个量,如小猴比小鸭少3只,是相差关系,而这节课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是倍数关系。数学就是研究“关系”的学问。10.教师总结提升学习方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回顾和反思,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评价与交流中,学会欣赏他人,肯定自己,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将数学知识再一次延伸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就是生活。第六环:爱智小老师组织下节课准备小老师带领学生整理文具,准备下节课文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节课的学习提前做好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