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1.1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1.1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8单元 健康地生活
一、单元学习主题
本单元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内容包括传染病和免疫、用药与急救及学会健康生活的相关知识。
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1. 内容的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
(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重要概念:人体具有免疫功能,通过计划免疫等措施能够预防传染病;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体健康。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人体免疫功能对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阐明其重要意义。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止血);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2.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健康地生活》这一单元涵盖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急救常识、心理卫生知识及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现代文明病等内容,帮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
本单元的内容除介绍有关人体健康的基础知识外,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分析药物说明书、设计旅行小药箱、模拟练习急救方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分析疾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等。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人体免疫功能及其产生机制,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理解吸烟、酗酒和吸毒的危害;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能够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了解自己在生理和心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健康状况,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防病治病和救助他人的能力;发展自我评价健康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珍爱生命和健康;关注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选择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酗酒、不染上网瘾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毒品,关爱他人的健康。
三、单元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在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已经学习了主要的人体生理知识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
已有经历: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接种疫苗的生活经历,都经历过生病和吃药,对日常用药有一定的认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面的理性学习有一定帮助。
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生物学问题的素养;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知,形成生命安全的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行为和习惯。
四、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知道人体免疫功能及其产生机制,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并能够运用这一观念分析身体受损时的功能障碍,进而尝试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科学思维:运用科学思维,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健康状况;尊重事实证据,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分析和解决有关生理健康的问题,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调查与交流活动及项目式学习活动,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
态度责任:关注有关传染病和其他非传染病对社会和人体产生的危害,提高防治的自觉性;主动宣传和践行有关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的观念和知识,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具有独立分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和抵制迷信、伪科学的能力,拒绝和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不良嗜好和违法行为,养成健康的个人生活习惯;学会常用的急救方法,具备初步的救助能力;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
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
《健康地生活》单元学习概览
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第1课时 传染病及其预防 关于传染病的基础知识,概念多,名词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尽可能提供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材料,引导学生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和分析,理解名词和概念,主动建构概念,同时培养自觉预防传染病的健康理念
第2课时 免疫与计划免疫 有关免疫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从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为出发点,结合多媒体视频与图片演示、启发互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等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资料分析、逻辑推理,主动探索人体免疫的奥秘,建立免疫学的核心概念
第3课时 用药与急救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用药常识和急救方法,这些基本常识和方法对减少伤害或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实用性强。通过自主学习和资料分析的主动探究,采取讨论、小组汇报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安全用药的常识、达成安全用药的意识,了解并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
续表
《健康地生活》单元学习概览
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第4课时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从测试健康状况的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学会判断自己健康状况的方法,全面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同时针对青少年最常见的情绪心理问题,利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实例,采取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等帮助学生了解相关技能,学会主动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第5课时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过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当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理解生活方式会影响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生活方式影响健康这一观念的理解;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动有趣的图片资料,对学生正面引导,让学生主动达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理念
六、单元评价与作业建议
本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
实践性原则:每课时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
生活性原则:调查生活中当地常见的传染病,收集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设计健康生活的一周,利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关注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以课本练习为主;巩固性作业以为主适当删减;拓展性作业为收集资料、开展调查活动;综合性作业为设计旅行药箱、设计一周的健康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课时目标
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4.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学习重点: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学习难点: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说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课时活动设计
提前布置学生填写教材第72页“想一想,议一议”中的表格,并将自己和家人患过的其他疾病补充到表格中。上课时,在注意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可将学生及其家人患过的各种疾病名称列举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这些疾病中,哪些是传染病 哪些不是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致病原因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传染病能够传染 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关于传染病已有的知识和关注焦点,联系生活实际,激趣设疑,引入课题。
认识什么是传染病。引导学生对教材第 72页“想一想,议一议”表格中的传染病展开讨论,说出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哪些是传染病,哪些不是传染病,并比较传染病与非传染病致病原因的不同,从而归纳得出: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
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多种病原体的图片,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之前学习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认识病原体的类型及多种传染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为什么病原体引起的疾病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由于病原体能够繁殖和在宿主个体间转移,因此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都是传染病,但各种传染病的传染力是不同的,有强有弱,传染力强的更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和逻辑思考,结合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概念,使学生对传染病概念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认识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先请学生现身说法,说说自己是怎样患上某种传染病的;然后指导学生对教材第73页中资料1展开分析,分析流感的传播过程包含哪些环节,从而归纳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再辨析资料2中的做法与哪个环节有关,从而认识到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环节这一关键点。接着启发学生以自身患过的或比较关注的一种传染病为例,从病原体的角度,用拟人化的口吻介绍病原体是如何从传染源通过一定的途径到达易感人群,并引起易感人群患病的过程,说明这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再引导其他学生举出其他的传染病实例予以印证和补充。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学生自身认知,通过设置有层次、有梯度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拾级而上,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突破抽象的概念难点,有效建构科学概念。
认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研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为了有效预防传染病,请同学说一说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政府和群众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呢 师生一起列举各种具体措施,继续追问:这些措施为什么有效 它们分别是针对新冠肺炎流行的哪个环节呢 归纳总结出预防传染病有三个方面的措施,分别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蛔虫病、脊髓灰质炎等常见传染病,与学生探讨其预防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不同传染病种类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最后多媒体出示图片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及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展开评价。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前面的知识展开辨析、论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学生校园生活中的熟悉画面引发学生共鸣,内化形成自觉预防传染病的健康理念。
练习。
巩固性作业:知识巩固、基础通关、能力突破。综合性作业:素养达标。实践性作业:小组合作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并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