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2. 学生能够了解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3. 学生能够掌握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基因和遗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使学生认识到基因技术对人类社会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2. 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教学难点:
1. 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2. 基因如何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三、教学准备
1.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验材料,如豌豆种子、果蝇等。
2. 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展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
3. 实验器材: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约5分钟)
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注意过身边的生物世界?为什么有些生物长得相似,而有些生物却截然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新课讲解】(约35分钟)
1. 知识点讲解(约25分钟)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它就像是我们身体内的“设计师”,决定着我们的外貌、身高等特征。
学生:那么基因是如何控制我们的性状的呢?
教师:问得好!基因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我们的性状。简单来说,基因就像是一段“指令”,告诉我们的身体如何制造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着各种功能,从而决定了我们的性状。
学生:老师,能否给我们举个例子呢?
教师:当然可以。以豌豆为例,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性状就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控制圆粒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R表示;控制皱粒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r表示。当豌豆的基因型为RR或Rr时,它表现为圆粒性状;只有当基因型为rr时,才表现为皱粒性状。
2. 实验操作(约10分钟)
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实验。请大家按照刚才学习的知识,观察并记录豌豆种子的性状表现。然后,我们将通过显微镜观察豌豆种子的细胞结构,进一步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豌豆种子进行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豌豆种子的细胞结构,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知识。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基因是如何通过编码蛋白质来控制生物性状的。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更加关注和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五、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共4题)
1. 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
B. 基因只存在于人类的体内
C. 基因可以直接控制生物的所有性状
D. 基因突变对生物的性状没有影响
2.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性状是由下列哪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A. A和a B. B和b C. D和d D. R和r
3. 下列关于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来编码蛋白质
B.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C. 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内
D.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着各种功能
4. 下列关于生物性状表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 生物的性状表现完全由基因决定,与环境无关
B. 生物的性状表现只受到环境的影响,与基因无关
C. 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 生物的性状表现只取决于显性基因的作用
(二)填空题(共4题)
1.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编码__________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2.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性状是由一对__________控制的。控制圆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___基因,用大写字母R表示;控制皱粒性状的基因为__________基因,用小写字母r表示。
3.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内部发生__________的改变,它可能导致蛋白质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
4. 生物的性状表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内在因素,而环境则是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外在因素。
六、板书设计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基因:控制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
2. 基因编码蛋白质:转录 → 翻译
3. 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改变 → 蛋白质结构或功能改变 → 生物性状改变
4. 生物性状表现 = 基因 + 环境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初中生物课程中,我主要围绕“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这一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导入环节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新课讲解环节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环节则让学生通过观察豌豆种子的性状表现和细胞结构,加深对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理解。课后练习环节则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例如,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观察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和指导。
此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可以引入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实际应用;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的来说,本次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一些细节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