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位置 例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三、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二年级时,我们已经研究过用“第几排、第几个”等方式来确定人或物体的位置,你还记得吗?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位置”有关的知识。(二)创设情境,激活经验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板书课题:位置)(三)尝试探索,感悟新知1.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1)观察: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2.认识行与列统一行与列的名称:(1)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看来还需要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左往右数;在确定第几行的时候,我们约定从前往后数。3.在平面图上确定行与列(1)将座位情境图抽象成座位平面图。(演示PPT课件)(2)在平面图上标明行、列的顺序和方向。(演示PPT课件)(3)在平面图上标出张亮同学的位置。(演示PPT课件)(4)认识数对4.自主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提出问题:我们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描述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也在平面图上标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记录张亮同学的位置呢 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1)呈现统一的表示方法:对,应该用统一的表示方法!在数学里是怎样统一、怎样规定的呢?张亮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就用(2,3)表示。(教师板书或演示PPT课件)(2)理解(2,3)的含义:前面的“2”表示什么意思?后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两个数中间的逗号起什么作用?外面添加的小括号起什么作用?(教师演示PPT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3)揭示数对的名称:像这样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前面的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两个数中间用逗号隔开,并在两个数外面添上小括号表示是一个整体,像这样的两个数称为“数对”,这节课学习的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板书或演示PPT课件)5.数对的读法(1)以张亮的位置为例,可以直接读(2,3),也可以读作数对(2,3)。(2)任意举一例。(四)综合练习,体会联系(一)数对与位置的对应练习1.在图中找出数对(1,2)、(5,3)的位置。2.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二)体会相关数对之间的联系1.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看一看有什么不同。2.用数对表示出周明、张亮、赵雪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3.用数对表示出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课后,请大家完成书中21页练习五的第1题和第3题。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得非常好!这节课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