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学会判断,准确选择内外圈刻度读出角的度数。2.经历创造量角器的过程,渗透“度量意识”,感受量角的意义。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量角方法。【教学难点】准确选择内外圈刻度读出角的度数。【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创意书架图片,说一说如何测量书架木板的长度,回忆测量长度的方法,相机板书。课件出示书架中的角,回顾角各部分的名称,揭示课题《角的度量》。【设计意图:回忆长度的测量方法,初步建立测量长度和角的度量间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用正方形创造测角工具,初步把握量角要点。1、寻找工具测量直角。(1)出示书架中直角图片。(2)说一说:如何判定这个角是不是直角呢?(预设: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3)如何运用正方形去测呢?说一说直角在哪?顶点在哪?边在哪?(4)指名度量,并说一说过程。(预设:顶点和边要与所测角的顶点、边重合)师:同学们,你们可帮了制造工人的大忙,有了这个测角工具,工人们就可以拿着它去检验书架直角部分是否标准。2、改造工具测量直角的一半。(1)继续出示书架中的角师:这个角要比刚才的直角( )?(预设:小)师:工人叔叔说要把书架的这部分做标准,这个角的大小是直角的一半。(2)怎样用这个正方形量角工具去验证这个角是不是直角的一半呢?(3)指明学生动手折一折并验证。边测量边说出过程。3、改造工具测直角的。4、小结用工具判定角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5、改良工具,适应不同需求。(1)出示反向动作图片,怎样才能测量开口向左的角呢?(2)演示左右合一的过程,说一说它们的顶点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都集中在一起)(3) 如何使用新工具量角呢?明确新工具的用途。【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由此产生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愿望,为认识量角器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新知的欲望。】三、优化量角工具,认识量角器,初步感受量角方法。1、细分量角工具。引发认知冲突,测量更小的角继续折会很麻烦。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继续分直角的,,会是什么样子,说一说。【设计意图: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想要量更小的角必须细化量角工具,悟出用更小的角测量的可行性,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思考,改进量角工具。】2、认识1度角。微课认识什么是1°角。从学具上找找一度角。3、认识几度角,理解量角的含义。4、认识内外刻度线。(1)读一个角的度数,运用多媒体演示角旋转的过程。师:这样量角的度数麻烦吗?怎么办才能一下子就看出这个角是多少度呢?预设:标上刻度。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都有刻度,所以我们测量角的工具也应该标上刻度,帮助我们更快、更简单地读准角的度数。(2)学生给量角工具标上刻度,产生简化标数的需要。(3)量两个开口方向不同的角,使学生产生再标一圈刻度的需求。(4)完整介绍量角器。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加深对量角器的认识。【设计意图:用情境渗透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领1. 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135°和45°)。(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3)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4)全班交流,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师完成板书。2.巩固量角的方法和步骤,正确读出角的度数。【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经历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过程,把握了量角器的本质特征。从开始探究到创造出量角器,学生经历了多次量角,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五、全课总结。回顾总结,拓展延伸。【设计意图:总结测量长度与角之间的联系,感受知识间的互通之处,渗透测量意识。】板书设计:角的度量单位 工具 测量方法中心点--------------顶 点度 量角器 零度刻度线------------一条边刻 度------------ 另一条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