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冀教版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二)课时教学目标1.课时目标(1)通过用算术与方程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问题的对比,感悟方程的意义与作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解,发展抽象能力。(2)通过从元和次数两个角度思考,结合实际问题,生长出初中将要学习的其它方程,构建方程概念知识结构体系,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本质,进一步发展抽象能力。(2)通过建立一元一次的过程,初步认识方程模型,体会数学模型题思想,引领学生逐步提高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够辨别一元一次方程。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构建出不同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其它方程,并且根据方程的元和次数,给方程分类。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能够正确列出方程。(三)课时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解。(四)课时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五)教学过程1 从算术到方程,自然生长问题1:小学中,我们通常运用“算术法”解决应用问题,下面是一道鸡兔同笼问题,请同学们运用列算式的方法去尝试解决如下问题:一千五百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师生活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后,互助交流,展示分享,师生补充后,得出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假设兔变为鸡,也有两只足,如此笼中均为鸡,35只鸡共有足为35×2=70只;兔共少足为94-70=24只;兔数为24÷(4-2)=12只,鸡数量为35-12=23只。第二种:假设鸡变为兔,具体解答过程略。问题2:刚才同学们运用假设法解决了问题,你能假设鸡或兔有x只,让x和常数一起参与运算,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师生活动:学生独思、交流互助后,展示分享,得出如下两种解答过程。解:第一种方法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有(35-x)只,由题意得:2x+4(35-x)=94第二种方法设免有y只,那么鸡有(35-y)只,由题意得:2(35-y)+4y=94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利用算术的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自然生长出列方程去解决问题。问题3:比较上述“列算式”的方法与列方程的方法,说说它们区别及联系。师生活动:学生经历独学、互助交流后,得出共识:对上述问题,利用列算式的方法求解,需要先将每只兔子看成2只足,与每只鸡的足数凑齐(或者先将每只鸡看成4只足,与每只兔子的足数凑齐),然后用足数之差间接求出兔子(或者鸡)数。思考过程和算式的得出都比较曲折.利用列方程的方法,可就足数之和直接列方程,使得问题的解决比较简单。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在问题的解决中列方程比列算式,更直接、更自然、更便捷;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方程的必要性。问题4:请你利用列方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规定平局时不再进行加时赛,并且胜一场得4分,平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0分,实验中学是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1场,共得30分,该校足球队胜了几场?(2)“小明骑电动车从家到学校用时20分钟,已知家距学校的路程为10千米,求小明骑电车每分钟行驶多少千米?”师生活动: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完成,然后展示分享、相互补充后,得出如下答案:(1)解:设该校是球队胜了x场,则平了(10-x-1)场,由题意得:4x+2(10-x-1)=30(2)解:设小明骑电车每分钟行驶x千米,由题意得:20x=10设计意图:在情景问题解决中,学生再次体会方程在问题解决中能够直击问题的数学本质,便于解决问题,感悟方程的优越性。2 归纳概括,生成概念问题5:观察刚才列出的方程“2x+4(35-x)=94,2(35-y)+4y=94,4x+2(10-x-1)=30,20x=10”,请同学们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师生活动:学生充分独思、交流后,抢答展示,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补充后,得出:它们都是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均为1。追问1:根据以上方程的共同特征,你能举出“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吗?”师生活动:学生独学后,互助交流后,展示举例:如x+4=10,x+x=6,x=2x-10等等。追问2:这样的例子,你能举完吗?你能帮这类方程起个名字吗?师生活动:学生独学后,纷纷展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一元一次方程”。追问3:在小学中,我们学习了方程的解,请你根据方程的解的概念,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师生活动:学生纷纷举例展示,补充得出:能使一元一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举例略。设计意图:学生从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两个角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本质,归纳概括,总结出定义,发展抽象能力。3 从“元”和“次数”生长,生成方程概念体系问题6:我们从方程的“元”和“次数”两方面思考,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现在我们分别从“元”和“次数”角度,去深度思考,你能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建立不同于一元一次的方程模型吗?师生活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后,展示分享,如下:①从“元”的角度去生长:生1:上例“鸡兔同笼”问题,可以设鸡为x只,兔为y只,可以列出两个二元的方程“2x+4y=94”“x+y=35”。生2:将问题4中的问题改编为:“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规定平局时不再进行加时赛,并且胜一场得4分,平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0分,实验中学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胜的场数比负的场数多5场,共得30分,该校足球队胜了几场,负了几场,平了几场?”可以设该校足球队胜了x场,负了y场,平了z场,可列出“x+y+z=10,y+5=x,4x+2z=30”方程。②从“次数”上去生长:生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00,求正方形的边长。可设正方形边长为x,得x =100。生4: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1000,求这个正方体的棱长。可设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x,得x =1000。追问:你从生活情境中,还能发现并建立不同于以上方程模型吗?师生活动:教师在学生独学后,鼓励学生展示分享,如下:生4:在上例中“小明骑电车从家到学校用时20分钟,已知家距学校的路程为10千米,求小明骑电车每分钟行驶多少千米?”同样设“小明骑电车每分钟行驶x千米”,可列出“=20”的方程。设计意图:学生从“元”和“次数”两个方面去思考,从生活中发现并建立不同于一元一次的方程的模型,为构建方程概念体系做铺垫。问题8:请类比有理数的分类标准(整数和分数),可以将下列方程如何分类?2x+4(35-x)=94,2(35-y)+4y=94,4x+2(10-x-1)=30,20x=10,2x+4y=94,x+y=35,x+y+z=10,y+5=x,4x+2z=30,x =100,=x 1000,10/x=20师生活动:学生经历独思、交流、展示、补充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如下结论:教师介入:“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是所有方程中最简单的一种,之后我们将学习其他方程。”设计意图:构建初中方程概念结构体系,让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植根于知识结构中,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本质。4 概念辨析,强化理解问题9: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x+y=1,x-1=3,2x =1,5x+5=-1,xy=10,2x+4=0,10/x=5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互助交流,展示判断的依据。设计意图:在正例和反例的辨析中,让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从元和次数两个角度深度理解概念。5 小结提升,疏理路径问题10: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其中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