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网络身份认证 教案3 八下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网络身份认证 教案3 八下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网络身份认证 教学设计
课题 网络身份认证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2023信息科技八年级第三单元《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安全》中的第14课《网络身份认证》。本课主要介绍了网络中的用户身份标识与身份认证技术,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身份认证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方法。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物联网安全打下基础。本课内容较为抽象,建议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
学习目标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意识到网络身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性。计算思维: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来分析网络身份认证的原理和技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探索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的关联。信息社会责任:学生能够理解自己在网络社会中的责任,尊重他人隐私,遵守网络安全法规。
重点 了解网络中的用户身份
难点 掌握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一个短视频,展示在网络世界中因为身份未经验证而导致的安全问题。提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确认一个人的身份?在网络世界中这个过程有什么不同?” 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 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思考。通过提问,建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理解网络身份认证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环节一:网络中的用户身份教师活动:介绍网络中的用户标识概念,详细说明用户名、电子邮件地址等常见的用户标识方式,并解释它们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唯一地标识一个用户。阐述用户标识的重要性,强调其在网络通信、资源访问和信息交流中的关键作用。引入身份认证技术的概念,解释其目的和意义,即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详细介绍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密码认证、动态口令认证、生物识别认证等,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身份认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身份认证方式。环节二: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教师活动:介绍物联网设备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如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农业设备等,解释它们如何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阐述物联设备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如实现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和智能管理等。引入网络虚拟身份的概念,解释如何将物联设备与虚拟身份相结合,实现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和管理。通过实例演示,展示物联设备如何通过网络虚拟身份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交换。引导学生思考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结合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和挑战,为后续的安全防护措施做铺垫。环节三:网络身份认证与物联设备安全教师活动:回顾网络身份认证的重要性和常见技术,强调其在保护物联设备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分析物联设备面临的安全威胁,如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并解释如何通过身份认证技术来增强设备的安全性。介绍物联设备中常用的安全认证机制,如设备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身份认证技术在保护物联设备安全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听讲并记录重点。观察教师展示的身份认证方式,思考其优缺点。提出问题,与教师进行互动讨论。 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对网络中的用户身份和身份认证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其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
课堂练习 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网络身份认证方案,要求考虑到安全性、便捷性和可扩展性。巡视课堂,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分组讨论并设计身份认证方案。展示方案并解释设计思路。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强调网络身份认证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点评学生的练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听讲并思考。记录教师的点评和建议。 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通过点评,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方向。
板书 网络身份认证网络中的用户身份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