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2 基本不等式二、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最值问题。2.经历基本不等式的推导与证明过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3.在猜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本不等式的形式以及推导过程。教学难点: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用前面我们学过的赵爽弦图的设计得出的重要不等式导入新课,猜想:a,b属于任意实数, 成立,启发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给出它的证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活动:就老师的问题展开独立思考或者讨论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不仅能够测验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建立新旧知识的练习,为接下来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做铺垫。师生活动:在给予一定时间给学生思考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证明:通过共同探究得出重要不等式(二)讲授新课一般的,如果。师生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再次对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提问:当我们用可以得到什么式子?可得追问1.该式子要成立满足什么条件呢?追问2.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教师提示:用推导重要不等式的方法(作差法)进行推导师生活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指导学生,在给予一定时间给学生思考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用分析法证明基本不等式。用分析法证明:要证(1)只要证(2)要证(2),只要证(3)要证(3),只要证(4)要证(4),只要证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4)中的等号成立。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45页的探究,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学生活动:阅读教材45页的探究,回答问题。师生活动:共同探究问题,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在右图中,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的一点,AC=a,BC=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师生总结归纳:易证Rt△ACD∽Rt△DCB,这个圆的半径为,显然,它大于或等于CD,即,其中当且仅当点C与圆心重合,即a=b时,等号成立.因此:基本不等式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层层提问,利用提问法和引导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并进一步的讨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三)典例讲解类型一:直接利用不等式求最值例 1 已知,求的最小值.例2例3类型二:间接利用基本不等式角度一 “不正”问题例1 已知,求 的最大值角度二 “不定”问题例1 求函数 的最小值例2 若 ,求函数 的最大值(四)课堂练习1、下列函数的最小值为2的是2. 的最小值为(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及时巩固,也能使学生思维能够有效提高,能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五)课堂小结重要不等式与基本不等式的内容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配凑法)(六)课后作业必做题 课本46页练习题2、3、4、5选做题 已知 a,b为正实数, 且 ,则 的最小值为(七)板书设计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 代数意义求最值满足的条件 一正 二定 三相等基本不等式的两个变形 积定和最小 和定积最大配凑法 常量代换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