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2 基本不等式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2 基本不等式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等式性质与不定式性质
2.2 基本不等式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版教材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2节《基本不等式》,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中对解决最值问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在类比推理的过程中,感受图像的变化,认识变化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有着很深的影响。为之后学习数学提供了更多角度的分析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直观、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不等式及其结构特点.
2.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3.能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学科素养】
逻辑推理:掌握基本不等式
数学建模:结合具体实例,能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教学重点】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证明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 1.重要不等式:_______ _ 2.基本不等式:若a>0,b>0时,用替换重要不等式中的a,b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__: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我们把这个不等式称为__________ 其中叫做正数a, b的_______; 叫做 正数a ,b 的_______ 代数意义:_____ _ 3.如图,AB是圆的直径,C是AB上与A、B不重合的一点,AC=a,CB=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AD,BD, 则OD= CD= ∵Rt△ACD∽Rt△DCB,∴DC2=BC.AC=ab, 其中OD≥CD。 几何意义: 4.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例题讲解 例1 (1)已知a>0,b>0,ab=36,求a+b的最小值 (2)已知a>0,b>0,a+b=18,求ab的最大值 应用1 已知x<0,求函数的最大值。 应用2 求函数 的最小值。 应用3 函数能否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 总结: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 例2. 已知x,y都是正数,求证: (1)如果积xy等于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 (2)如果和x+y等于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 总结:最值定理为 例3 (1)用篱笆围一个面积为100 m2的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篱笆的长度是多少? (2)用一段长为36 m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菜园,当这个矩形的边长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当堂检测】 正数x,y满足x+y=20,xy的最大值为 当时 x>0 ,求 的最小值为 3. 求函数 f(x)=x + (x> -1) 的最小值 4.已知x<0<1,则x(3-3x)取得最大值时x的值为( ) A、 B、 C、 D、 【课堂小结】 两个重要的不等式: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求最值时注意把握 : 【课后巩固】 作业: 1、课本46页练习题1-5题 2、课本48页习题2.2复习巩固1-3题 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推导 ,得出重要不等式,并对其进行类比,得到基本不等式充分理解其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 结合之前的知识,推导基本不等式。 得到基本不等式的变式。 对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理解加深。对条件的使用有更好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典例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更理解最值定理。 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小组展示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巩固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增强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自主总结知识要点,及运用的思想方法。 分层作业,作业1,基础巩固 作业2,巩固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