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除法各部分名称 教学设计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多少份或求一个数里面有多少个几,也用除法计算。 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认识除法各部的名称。 在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形成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 点 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 点 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会根据意义列出除法算式。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各部位名称。是除法例4的的基础上教学的,以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为基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 出示问题后,可让学生用学具按照小精灵的提示动手分一分并用语言表述,重点说出分什么,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多少,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结合情景和操作,使学生明确:应将结果写在等号右边,即20÷4=5。再让学生结合手势动作,完整的说一说,算式的含义,最后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练习巩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含义,加深对出发算式各部分的认识。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学具教学流程知识链接:复习导入一、想一想,填一填:把8个机器人平均放在4个柜子里,每个柜子放( )个。1.分一分并用除法算式表示。2.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是用除法计算。学习任务一:动手操作,明确等分的含义【设计意图:利用“熊宝宝分竹笋”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摆一摆,分一分”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一、动手操作,明确含义1. 理解题意熊猫:“小朋友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思考问题:① 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竹笋)②分的要求是什么?(每4个放一盘)③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汇报交流: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①用圈一圈的方法清楚、直观地表达了分竹笋的过程,用连减算式表达了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②通过圈画发现,分竹笋时每盘里竹笋的数量都是同样多的,就是把这些竹笋平均分的意思,所以用除法算式20÷4=5来表示。4.图式结合,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说一说算式中的20、4、5分别表示什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20就表示这20个竹笋, 4就是每4个放一盘, 5就是能放这样的5盘。那这个算式就表示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5.小结: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多少盘 其实就是每4个为一份,20能分多少份?可以用除法算。二、建立概念,学习除法1. 列式汇报:20÷4=52. 思考:20÷4=5表示什么意思?3. 可以理解为20里面有(5)个4。4.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0÷4=5↓ ↓ ↓被 除 商除数 数小结: 被除数÷除数=商学习任务二:理解加深除法等分意义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让每个学生进行算式的表征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不断的交流比较中,突出算式表达的含义。】一、自主尝试,突出含义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1.动一动,分一分。2.列出除法算式:20÷5=4↓ ↓ ↓被 除 商除数 数3. 思考:20÷4=5表示什么意思?4. 小结: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一份,求能分多少份或求一个数里面有多少个几,也用除法计算。二、对比辨析,加深除法的认识1.提问:对比两次分竹笋的过程,两次分竹笋为什么都能用除法来表示呢?两次分竹笋分的结果都是每份同样多,也就是都是平均分,所以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2.小结: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时,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时,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学习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1. 分一分,填一填。每份2个,分成了( )份。12÷( )=( )每份3个,分成了( )份。( )÷( )=( )每份2个,分成了( )份。( )÷( )=( )2. 说出每个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10÷ 5 =2 15÷3 =5 18÷ 2 =948÷ 8 =6 56÷7 =8 28÷4 =73. 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 )个灯座。4.圈一圈,填一填24里面有( )个4。( )÷( )=( )20里面有( )5。( )÷( )=( )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作业设计】1. 和家人分享一道生活中用除法解决的问题;2. 完成《分层作业》。【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