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数的顺序 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100以内的数,探究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2.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与交流。3. 学会比较数的大小,能用“>”“<”“=”表示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86页。教学重难点重点: 学会会用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能用“>”“<”“=”表示数的大小。难点: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数位筒;学生准备小棒或圆片等学具。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礼物,表现好的同学会得到一颗星星。老师要考考你们,从1数到100,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学生数数。教师:数的这么快,你是怎样数的?学生:1个1个地数,用小棒摆着数……教师:怎样能数得更快些?引导学生10个10个地数。二、探究新知,自主体验1. 数一数。教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小组同学一起数一数每种东西有多少个。再数出小组同学的人数,每人只数一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实物。教师:谁愿意上台向大家展示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教师:每组同学数出的个数一样吗?为什么?学生:不一样多。每人只数了一次,数的都是同一种东西……教师:你们在数实物时,是怎么数的?数的结果一样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按10个一堆来数,数得很快;有的小组同学是2个2个地数……结果不一样。教师:看来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能使人既快又不会漏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有趣的数学游戏好吗?听清游戏规则:男女生分别站成一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前往后数到第10,再从后往前数到第10,看谁数的对又快!然后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数的结果。并请其他同学先动脑想一想,然后说说这里面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数的顺序)2. 数的顺序。教师点击课件,出现数字娃娃分别排队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字娃娃排队有什么规律?如果数字娃娃1前面站9个兄弟姐妹,那么1应该排在第几个?数字2排在6的前面还是后面?为什么?2和6之间有多少个数?(学生口答)如果让你给这些数字排队,你想怎样排?(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即每个数字前面比它大的数字只有一个就排在它的前面,比它小的数字只有一个就排在它的后面,如上面的数字娃娃排队一样;反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也是这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前后数字娃娃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几和几之间一定有多少个数?(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任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并且除首尾两个数字以外,其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总是中间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手中0~9的数字卡片摆放顺序后再交流。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的顺序,可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引导学生从所学的数的顺序角度考虑:如果飞机上共有乘客98人,那么第98号乘客是男是女?通过思考使学生明确任意一个自然数在自然数的队伍中都有它固定的位置和顺序。如果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大小相等,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在数的队伍中就是肩并肩的孪生兄弟;如果一个自然数是另一个自然数的倍数或几分之几,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在数的队伍中就是手拉手的兄弟;如果一个自然数是另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或约数,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在数的队伍中就是一个站在前面招手、一个站在后面挥手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数的顺序以及在生活中应用数的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如运动会时确定班级队伍的排列顺序、确定家庭住址时确定楼房的排列顺序等。使学生养成从小就爱动脑、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3. 比较大小。教师出示课件(比较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猴和桃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他们的大小关系?小象和桃子之间呢?请学生用“>”、“<”或“=”表示出它们的大小关系。学生观察课件并回答。教师: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快速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我们可以一首一首地数,看哪个数更大。教师:非常好,这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是什么呢?学生:我们可以分成十位和个位来比较,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教师:说得很好!我们把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快地比较大小了。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比较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比较大小。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3.比赛结束后,教师总结并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五、总结回顾,反思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希望和要求。六、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笔记,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七、教学反思1.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4.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