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奥数专讲:加减法的简单应用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奥数专讲:加减法的简单应用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万能模型备课教案模板(简版)
课题 第十三讲 加减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背景 学生以及在学校学习过了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形成“一半”的概念,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掌握倒推法。掌握解应用题解题步骤-列算式,写单位,答。对一半的概念理解
教学重点 对“一半”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倒推法的的熟练运用
组织架构(人) 师、生
策略流程方法:导入,授新,练习,小结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环节时长 环节目标 策略流程方法论
第一课时
例题一 10分钟 学会应用题解题步骤—列算式,写单位,答。对一半概念理解的应用 让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展示对折动画。学生自主列式计算。集体核对答案。讲解应用题解题步骤:①列算式②写单位③答
练习一 5分钟 通过例一所学快速做出练习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最后一起核对答案。
例题二 10分钟 学会应用题解题步骤—列算式,写单位,答。进一步对一半概念理解的应用 让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出示,让学生明白,拿走的圆珠笔的一半就是原来和现在所差的量。根据圆珠笔的一半,计算圆珠笔的总数。再次巩固应用题解题步骤:①列算式②写单位③答
练习二 5分钟 通过例二所学快速做出练习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最后一起核对答案。
小结 5分钟 形成“一半”的概念,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掌握解应用题解题步骤-列算式,写单位,答。对一半的概念理解 提问,学生自主回答加深印象
第二课时
衔接 5分钟 通过生活中所经历过的事情,抛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知识点 老师提出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让学生回答,再抛出上课已过几分钟,我们正式上课的时间,让自己自主联想,引出知识点
例题三 10分钟 学会采用倒回去的想法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读题,找出题中关键信息,出示关系式:用了的钱+现有的钱=原来的钱。学生匹配信息计算。教师核对答案。
练习三 5分钟 通过例三所学快速做出练习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最后一起核对答案
例题四 10分钟 运用倒回去的想法解决两步运算 学生自主读题,找出题中关键信息,运用倒推法现在剩下的分为两个部分:原来剩下的和后来运来的计算出原来剩下的量通过原来剩下的和卖出去的量,计算出原来的总量。
练习四 5分钟 通过例四所学快速做出练习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最后一起核对答案
小结 5分钟 1.熟练掌握倒推法: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据,也可以简称倒推的策略。 1.提问,学生自主回答2.加深印象
奖惩措施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第一课时(50分钟)
环节一 导入
环节时长 5分钟
环节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直接了解一半的概念,引出课题
环节策略 出示,让学生观察物体一半的图片,了解一半的概念,引出课题
环节设计 师:(出示)我们一起来看下这幅图片,图中的是什么呢?生:椅子师:它跟我们平时是椅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生:只有一半师:这幅图呢?图中的是什么?生:。。。。。。师:还有呢?生:。。。。。。师: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呢?生:。。。。。。师:对,它们都被切成了两半,拿出其中苹果的一份就是一个苹果的一半。师:“一半”在数学会出现在很多应用题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加减法的简单应用》(板书课题)
环节二 例题一
环节时长 10分钟
环节目标 学会应用题解题步骤—列算式,写单位,答。对一半概念理解的应用
环节策略 让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展示对折动画。学生自主列式计算。集体核对答案。讲解应用题解题步骤:①列算式②写单位③答
环节设计 【例题1】一根电线长8米,把它对折,每折长几米?师:认真阅读,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一根电线长8米。生2:我知道每折长4米。师:这道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每折长多少米呀?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每折长多少米,但它告诉我们把电线对折,对折就是一半的意思,长8米的电线一半就是4米。师:哦,原来你是这样发现的,你找到了题目中隐藏的信息,真了不起。其他同学发现了吗?生:发现了。师:其实很多应用题中都含有这种隐藏的信息,这就需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那现在我们能不能很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了?下一步该怎么做呢?生:求每折长多少米?只需要全长减去它的一半就可以了。师:那就赶紧算一算,将你的答案大声地说出来。算出答案后千万不能忘记写答哦!应用题一定要写答的!板书:8-4=4(米)答:每折长4米。
环节三 练习一
环节时长 5分钟
环节目标 通过例一所学快速做出练习
环节策略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最后一起核对答案。
环节设计 练1:阿博士有12颗奶糖,分给阿派和卡尔各一半,他们各得了多少颗糖?分析:分给阿派和卡尔各一半就是12颗奶糖的一半,一半为6颗。12-6=6(颗)答:他们各得了6颗奶糖。
环节四 例题二
环节时长 10分钟
环节目标 学会应用题解题步骤—列算式,写单位,答。进一步对一半概念理解的应用
环节策略 让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出示,让学生明白,拿走的圆珠笔的一半就是原来和现在所差的量。根据圆珠笔的一半,计算圆珠笔的总数。再次巩固应用题解题步骤:①列算式②写单位③答
环节设计 【例题2】卡尔有铅笔和圆珠笔共12支,拿走圆珠笔的一半后,还有9支笔,卡尔有几支圆珠笔?师:同学们认真分析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生:……师:那你知道圆珠笔的一半是多少支吗?咱们该用哪些信息?生:有铅笔和圆珠笔共12支,拿走圆珠笔的一半后,还有9支笔。师:这里是拿走谁的一半?生:圆珠笔的一半师:我们知道了共有的支数,也知道了剩下的支数,我们能求出什么呢?生:圆珠笔一半的数量。师:哦,我们要知道圆珠笔一半的数量应该用什么方法?生:减法。圆珠笔一半的数量就等于12-9=3(支)。师:真棒!那这道题我们是不是已经解决了?生:没有,还有一个问题。师:什么问题?生:卡尔有几支圆珠笔?师:你们是怎么算的?生:我们已经算出了圆珠笔一半的数量,再加上一半的圆珠笔的数量就是卡尔有几支圆珠笔!加就好了。3+3=6(支)。师:我们现在是不是将这道题解决了?生:是的。但是还要答。师:没错,同学们不要忘记了答。那同学们发现这个应用题有什么特点?生:是分两步计算的。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要解决后面的问题要先怎么办?生:要先将前面的问题解决了。师:嗯,在解决应用题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啊?生:读懂题意。师:真棒!读懂题意就是要搞清楚它问我们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还有搞清楚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板书:12-9=3(支)3+3=6(支)答:卡尔有6支圆珠笔。
环节五 练习二
环节时长 5分钟
环节目标 通过例二所学快速做出练习
环节策略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最后一起核对答案。
环节设计 练2:兄弟俩人共有10元钱,弟弟拿走自己钱的一半后,兄弟俩还剩8元,弟弟原来有多少钱?分析:原共有的钱-剩下的钱=弟弟拿走自己钱的一半,因为要求弟弟原来有多少钱,所以弟弟拿走的钱数相加就等于弟弟原有的钱。10-8=2(元)2+2=4(元)答:弟弟原来有4元钱。
环节六 小结
环节时长 5分钟
环节目标 形成“一半”的概念,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掌握解应用题解题步骤-列算式,写单位,答。对一半的概念理解
环节策略 提问,学生自主回答加深印象
环节设计 师:应用题其实就是加减法的简单运用,看到应用题时我们首先要干什么?生:审清题意师:还要找出题中隐藏的信息,比如::一半。还需要分步计算。如果不审清题意,我们是没办法做出题目的,是不是?生:是的师:非常棒!今天每个人都有奖励哦!
第二课时(50分钟)
环节一 衔接
环节时长 5分钟
环节目标 通过生活中所经历过的事情,抛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知识点
环节策略 老师提出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让学生回答,再抛出上课已过几分钟,我们正式上课的时间,让自己自主联想,引出知识点
环节设计 师:今天老师从快乐魔方学校出发,经过火车站,又经过了草莓园,来到你们学校,如果老师按原路返回,该怎么回学校呢?生:。。。。。。(抢答)师:不知不觉,上课已有1分钟,现在是13:31分(根据情况而定),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上课的?你们是怎么想的呢?生:。。。。。。师:解决上面两个问题,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这种是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数学上经常使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环节二 例题三
环节时长 10分钟
环节目标 学会采用倒回去的想法解决问题
环节策略 学生自主读题,找出题中关键信息,出示关系式:用了的钱+现有的钱=原来的钱。学生匹配信息计算。教师核对答案。
环节设计 【例题3】卡尔用了25元钱后现在有36元钱,卡尔原来有多少元?师:看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解决呢?生:……师:先分析,我们知道什么?然后想知道什么?要想知道最终的答案,我们要先知道什么?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间接地知道什么?生:我们知道了卡尔用了25元,现在有36元,就是剩下36元的意思。师:分析得真到位,其他同学听懂了吗?生:听懂了。师:那请你再来重复一遍。生:……师:谢谢你的讲解。那我们怎么知道卡尔原来有多少元呢?要用什么方法呢?生:加法。卡尔用了的钱加上还剩下的钱就是卡尔原有的钱数。师:其他同学明白了吗?卡尔原有的钱数就等于卡尔用了的钱加上剩下的钱生:对。师:那我们求出卡尔原来有多少钱呢?生:25+36=61(元)。师:真棒。现在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吗?生:解决了师:说明同学们上课很认真。板书:25+36=61(元) 答:卡尔原来有61元钱。
环节三 练习三
环节时长 5分钟
环节目标 通过例三所学快速做出练习
环节策略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最后一起核对答案
环节设计 练3:阿派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5页还剩12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分析:倒推得想法:看过的页数+剩下的页数=这本故事书的页数45+12=57(页) 答:这本故事书有57页。
环节四 例题四
环节时长 10分钟
环节目标 运用倒回去的想法解决两步运算
环节策略 学生自主读题,找出题中关键信息,运用倒推法现在剩下的分为两个部分:原来剩下的和后来运来的计算出原来剩下的量通过原来剩下的和卖出去的量,计算出原来的总量。
环节设计 【例题4】儿童玩具店有一批玩具,卖掉50件后,又运来20件,还剩下30件。儿童玩具店原有玩具多少件?师:我们怎么分析这些信息呢?你会怎么做?生:先找出已知条件,要想知道儿童玩具店原有玩具多少件?我们要采用倒推法,倒着想,要先算出卖掉50件后剩下的玩具。师:你会怎么算出卖掉50件后剩下的玩具呢?生:我知道了还剩下30件,而这30件是又运来20件后总共剩下的。师:所以卖掉50件后还剩下30件吗?生:不对,30件里要减去运来的20件,才是卖掉50件后剩下的件数。然后再加上卖掉的50件就是原有的玩具。师:你真细心,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可不要马虎,看清楚了,不要大意。那么我们最后的答案怎么算出来呢?是多少?生:30-20=10(件),10+50=60(件)。师:大家的结果是一样的吗?生:是一样的。师: 很聪明哦!遇到这种题目时我们怎么想呢?生:从后面往前看,倒着做!师:很棒!板书:30-20=10(件)10+50=60(件) 答:儿童玩具店原有玩具60件。
环节五 练习四
环节时长 5分钟
环节目标 通过例四所学快速做出练习
环节策略 学生自主解题,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答题情况,最后一起核对答案
环节设计 练4:阿尔法卖西瓜,星期六卖出20个,星期天卖出50个,这时还剩下30个。阿尔法原有西瓜多少个?分析:采用倒推法的想法:剩下的个数+星期天卖出的个数+星期六卖出的个数=原有的西瓜数 30+50=80(个)80+20=100(个)答:阿尔法原有西瓜100个。
环节六 小结
环节时长 5分钟
环节目标 1.熟练掌握倒推法: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据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据,也可以简称倒推的策略。
环节策略 1.提问,学生自主回答2.加深印象
环节设计 师:今天学习的内容多不多啊?生:……师:那大家都学到了什么呢?生:应用题中有隐藏的信息,我们要细心找出来。有时候还需要倒着做题,从后往前做题。师:有的应用题很简单,但是信息会隐藏,也有些应用题需采用倒推法做,今天你们都学会了吗?生:会了师: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大家都要掌握哦。
奖惩措施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