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第1课时 方差的意义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复习导入 甲、乙两人打靶环数如下:甲:4,7,10,9,5,6,8,6,8,7;乙:7,7,6,8,7,7,8,6,5,9.现在要从甲、乙两人中选一人参加比赛,应如何决策?分析:甲打靶环数的平均数是__7__,中位数是__7__,众数是__6,7,8__;乙打靶环数的平均数是__7__,中位数是__7__,众数是__7__.无法用这些数据判断,怎么办呢?导入课题:方差的意义.【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遇到的问题情境产生知识碰撞,从而引发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建议:学生计算后小组讨论交流.●置疑导入 如图反映的是甲、乙、丙三位选手的射击成绩.显然,图中甲和乙成绩的整体水平比丙好.那么,甲、乙两人的射击成绩如何比较呢?除了平均水平外,是否还有其他统计量能反映数据的信息呢?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估计甲、乙两位选手射击成绩的平均数;(2)具体算一算甲、乙两位选手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并在图中画出表示其平均成绩的直线;(3)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差不多,但稳定性差别比较大.你认为哪位选手的成绩更稳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4)一般地,你认为如何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水平?解:(2)甲平均数7.9,乙平均数7.9;(3)乙稳定,因为乙成绩都接近8.【教学与建议】教学:通过图象的方式展示比较射击成绩的离散程度,形象直观,同时用问题“用什么统计量来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比较合适?”导入新课.建议: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计算、讨论等过程,得到最终结论.◎命题角度1 利用图形判断方差的大小对于图象给出的两组数据,可以观察图象中点的波动情况估算出两组数据方差的大小.【例1】如图,比较A组、B组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及方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A组、B组平均数及方差分别相等 B.A组、B组平均数相等,B组方差大C.A组比B组的平均数、方差都大 D.A组、B组平均数相等,A组方差大【例2】如图是甲、乙两人6次投篮测试(每次投篮10个)成绩的统计图,甲、乙两人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记作s,s,则s__<__s.(选填“>”“<”或“=”)◎命题角度2 方差的计算及意义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统计量,也可称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的一个量,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计算方差时要先计算该组数据的平均数,然后再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计算该组数据的方差.【例3】为考察甲、乙、丙、丁四种小麦的长势,在同一时期分别从中随机抽取部分麦苗,获得苗高(cm)的平均数与方差为:甲=丙=13,乙=丁=15;s=s=3.6,s=s=6.3,则麦苗又高又整齐的是(D)A.甲 B.乙 C.丙 D.丁【例4】甲、乙两人进行飞镖比赛,每人各投6次,甲的成绩(环)为:9,8,9,6,10,6.甲、乙两人平均成绩相等,乙成绩的方差为4,那么成绩较为稳定的是__甲__.(选填“甲”或“乙”)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及应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方差意义的理解.◆活动1 新课导入在一次女子排球比赛中,甲、乙两队参赛选手的年龄(岁)如下:甲队 26 25 28 28 24 28 26 28 27 29乙队 28 27 25 28 27 26 28 27 27 26(1)两队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分别是多少?(2)你能说说两队参赛选手年龄波动情况吗?解:(1)甲=26.9,乙=26.9;(2)为了直观看出选手年龄分布情况,将两队选手年龄画图表示. 通过比较,乙队选手年龄更多分布在平均年龄附近,波动较小.◆活动2 探究新知教材P124~125 内容.提出问题:(1)你能计算出表20 8中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吗?(2)画图表示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从图上你能发现什么?(3)如果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比较接近或相等,此时应该如何选择比较稳定的数据?能否用一个量来表示?(4)什么叫做方差?方差有什么性质?(5)能否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设有n个数据x1,x2,…,x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2,(x2-)2,…,(xn-)2,我们用这些值的平均数,即用__[(x1-)2+(x2-)2+…+(xn-)2]__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__s2__.2.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__越大__;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__越小__.◆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125 例1.例2 有一组数据5,4,3,6,7,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多少?解:平均数:=5,方差:=2.例3 为了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一个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验,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单位:环):甲:7,8,6,8,6,5,9,10,7,4;乙:9,5,7,8,6,8,7,6,7,7.(1)求甲,乙,s,s;(2)你认为该选择哪名同学参加射击比赛?为什么?解:(1)甲=(7+8+6+8+6+5+9+10+7+4)÷10=7,s=[(7-7)2+(8-7)2+(6-7)2+(8-7)2+(6-7)2+(5-7)2+(9-7)2+(10-7)2+(7-7)2+(4-7)2]÷10=3,乙=(9+5+7+8+6+8+7+6+7+7)÷10=7,s=[(9-7)2+(5-7)2+(7-7)2+(8-7)2+(6-7)2+(8-7)2+(7-7)2+(6-7)2+(7-7)2+(7-7)2]÷10=1.2;(2)∵甲=乙,s>s,∴乙的成绩稳定,∴该选择乙同学参加射击比赛.练习1.教材P126 练习第1,2题.2.在一次数学测试后,随机抽取八年级(3)班5名学生的成绩(单位:分)如下:80,98,98,83,91.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众数是98 B.平均数是90 C.中位数是91 D.方差是563.如果一组数据x1,x2,…,xn的方差是4,那么另一组数据x1+3,x2+3,…,xn+3的方差是__4__.4.为了比较A,B两个品种水稻秧苗是否出苗整齐,每种秧苗各取5株并量出每株的高度(单位:cm),结果如下表:A种 12 13 15 15 10B种 13 14 16 12 10 通过计算平均数和方差,评价哪个品种出苗更整齐.解:A=B=13,s=3.6,s=4.∵s<s,∴A品种水稻秧苗出苗更整齐.◆活动5 课堂小结1.方差的意义及计算公式.2.方差的应用.1.作业布置(1)教材P128 习题20.2第1,2题;(2)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