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师备课 素材示例●归纳导入 分析下列语句:(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对顶角相等;(4)我是中国人;(5)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这些语句有什么共同特点?【归纳】以上每句话都对一件事情作出了__判断__,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命题__.也有的语句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任何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例如:(6)作∠AOB的平分线;(7)画两条平行线;(8)a与b的和的2倍.(6)(7)(8)都没有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都不是命题.【教学与建议】教学:将作出判断和没有作出判断的两类语句均举若干例子,分开放置,为给出命题概念、理解命题的定义做好准备.建议:两类例子不要混放,以降低学生分析的难度.●情景导入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因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要读懂这段报道,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教学与建议】教学:给学生科普屠呦呦科学家的事迹,导入课题,激发学习热情.建议:可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作用是什么?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命题.命题角度1 识别命题看一句话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不是作出了明确的判断,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例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D)A.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B.对顶角相等C.不是对顶角不相等 D.作直线AB的垂线【例2】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延长线段AB;(不是)(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3)画线段AB=2 cm;(不是)(4)若|x|=3,则x=3;(是)(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吗?(不是)命题角度2 确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确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时,把命题用“如果……那么……”的形式来表述,在“如果”后面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部分是结论.【例3】分别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邻补角是互补的角;(2)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解:(1)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题设: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这两个角互补;(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题设: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结论:这两条直线平行.命题角度3 确定命题的真假要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利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进行说明;题设成立,结论成立的命题是真命题,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是假命题.【例4】下列说法中,属于真命题的是(B)A.垂线最短B.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相等的角一定是对顶角D.两直线相交,邻补角相等【例5】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如果a>0,b>0,那么a2>b2;(2)能被8整除的数,一定能被4整除.解:(1)是假命题;(2)是真命题.命题角度4 举反例说明原命题是假命题举反例就是举出“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的例子,只要能说明原命题是假命题,案例不需要太多背景铺垫和阐述,直截了当较好.【例6】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1)若ab=0,则a+b=0;(2)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解:(1)当a=2,b=0时,ab=0,但a+b≠0;(2)两条直线平行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这两个角都不是对顶角,但它们相等.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1.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定理、推论是推理证明的依据.2.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会判断真假.3.掌握推理证明的格式,并会证明简单命题的真假.▲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学会推理证明.▲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及学会举反例证明.◆活动1 新课导入1.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当∠1=∠2时,一定有a∥b B.当a∥b时,一定有∠1=∠2 C.当a∥b时,一定有∠2-∠1=90° D.当∠1+∠2=180°时,一定有a∥b◆活动2 探究新知教材P20~21 部分内容.提出问题:(1)什么叫做命题?命题由哪些部分组成?(2)什么是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如何找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3)当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都不明显时,该怎么办?(4)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5)什么叫做定理和证明?你是如何理解定理和证明的?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命题的定义及构成:(1)表示判断性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__题设__和__结论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题设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结论__;(3)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与结论不明显,这时要分清命题判断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已知事项,再改写成“__如果……那么……__”的形式.2.命题的真假:命题分为__真命题__和__假命题__,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__真命题__.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__假命题__.3.定理及证明:(1)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__真命题__,是在今后推理中经常作为依据的一种真命题.但不是所有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都把它当作定理;(2)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就叫__证明__.◆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21 例2.例2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①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④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⑤如果AB⊥CD,垂足是O,那么∠AOC=90°.解:①题设: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结论:这两个数的和为0;②题设:两直线平行;结论:内错角相等;③题设: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数;结论:结果仍是等式;④题设: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结论:这两个数相等;⑤题设:AB⊥CD,垂足是O;结论:∠AOC=90°.例3 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若a>b,则a2>b2;(2)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解:(1)(2)是假命题,(3)(4)是真命题.思考:1.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__已知条件__,也可以是学过的__定义__、__基本事实__、__定理__等.2.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只要举出一个__反例__,它符合命题的__题设__,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练习1.教材P21 练习第1,2题.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A)①若∠1=60°,∠2=60°,则∠1=∠2;②同位角相等吗?③画线段AB=CD;④如果a>b,b>c,那么a>c;⑤直角都相等.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⑤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B) A.若|x|=2,则x=2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C.任何一个角都比它的补角小 D.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4.如图,已知AD∥BE,∠1=∠2.求证:∠A=∠E.证明:∵AD∥BE,∴∠A=∠CBE.∵∠1=∠2,∴AC∥DE,∴∠E=∠CBE,∴∠A=∠E.◆活动5 课堂小结1.命题的概念、组成及分类.2.定理和证明.1.作业布置(1)教材P24~25 习题5.3第12,13,14题;(2)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